近期,復旦大學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明確提出了“六個禁止”,對人工智能(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規范。
根據相關報道,這應是世界范圍內高校首次對使用AI工具提出如此之多的“禁止”規定。引導與規范學生使用AI。
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
復旦大學正式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旨在明確和規范在本科畢業論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圍與原則。
▲禁止在研究方案設計、創新性方法設計、算法(模型)框架搭建、畢業論文結構設計、研究選題、研究意義及創新性總結、研究假設提出、數據分析、結果分析與討論以及結論總結等關鍵環節使用AI工具;
▲禁止生成或改動原始數據、原創性或實驗性的結果圖片、圖像和插圖;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致謝或其他組成部分;
▲禁止進行語言潤色和翻譯;
▲禁止答辯委員和評審專家使用AI工具進行評審;
▲對于涉及保密內容的畢業論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傳數據和圖片到AI平臺。
此外,《規定》還強調,在使用AI工具時,學生必須在本科畢業論文承諾書中明確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名稱和版本號、使用時間、具體用途、AI工具生成的內容或提供的建議以及AI工具在論文中的具體使用部分。同時,學生還需保留AI工具處理之前的相關重要材料,以備指導老師或評審專家對使用AI工具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質詢。
禁止還是擁抱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個高校對AI工具在學術上的應有都有一定規范。
英國劍橋大學發布了一份關于學術誠信的指導性文件,指出學生可以使用AI工具幫助其進行研究和學習,如生成初步思路、幫助語言表達、查找資料和進行文獻綜述等,但不得將AI生成的內容直接用于論文寫作或代替自主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華東師范大學聯合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學生使用指南》,共六大方面,涉及遵守相關法規、符合學術道德規范、使用時應進行標注、對生成內容進行必要自查、遵循學科相關使用規定,以及遵守教師課程要求。指南明確,學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業時,需標紅相關內容,且直接生成的內容不能超過全文的20%。
而香港大學對AI的態度卻顯得十分“曖昧”。
2023年年初,香港大學發布通知,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等AI工具完成課程作業、評估等,學生如果在沒有取得教師書面許可的情況下使用,會被當作抄襲個案處理。但同年8月,香港大學又宣布,新學年會免費為師生提供多種生成式AI應用程序,學生每個月可向AI提出最多20個指令。
總的來說,無論是采取嚴格的禁止措施還是逐步放開的擁抱策略,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平衡AI技術帶來的便利與潛在風險。未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對其認識的深入,預計會有更多的討論和實踐來優化AI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高校將繼續扮演著引導者和監管者的雙重角色,確保AI的應用既促進教學和科研的進步,又不會損害學術質量和倫理標準。
總結
隨著技術的發展,教育領域應逐漸包容更多先進的工具。技術進步讓我們能更高效地完成學術寫作任務,AI工具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從某種角度說,禁止AI工具的使用與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F代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學術誠信,而不是排斥技術工具的使用。使用AI翻譯工具進行跨語言學術交流,不但能促進全球學術資源的流通,也符合教育全球化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