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武裝力量的軍事實力強大,是二戰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軍事力量一爭高下的組織。
蘇聯紅軍全稱蘇聯工農紅軍,是1917年至1945年間蘇聯陸軍和蘇聯空軍的統稱;蘇聯海軍1917年至1945年間稱蘇聯紅海軍。
1946年5月蘇維埃國家武裝力量(蘇聯早期軍隊的正式稱謂)改稱蘇聯武裝力量。1946年后蘇聯武裝力量包含陸軍、海軍、國土防空軍、空軍、戰略火箭軍五大軍種、邊防軍(國家安全委員會管理)、內務部隊(內務人民委員部管理)。
1988年,蘇聯武裝力量的總兵力達到573萬(含邊防軍和內務部隊),但至冷戰末期時只有三百萬人。
軍事體制
蘇聯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是蘇共中央、最高蘇維埃和部長會議。
國防會議于1974年成立,是平時的最高國防決策機構,戰時是軍事最高領導機關,國防會議主席一般由由蘇共中央總書記擔任。國防部是武裝力量的中央領導機關,總參謀部是主要指揮機關,總政治部是武裝力量中黨的領導機關。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海軍服役3年,其他軍兵種2年。
國防會議主席
1.勃列日涅夫
2.安德羅波夫
3.契爾年科
4.戈爾巴喬夫
軍事實力
1988年,蘇聯軍事實力如下(人數以1988年為準):
1.陸軍
陸軍,人數200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斗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
陸軍軍區為:
在東德演習的蘇聯軍T-80戰車
1.莫斯科軍區
2.白俄羅斯軍區
3.列寧格勒軍區
4.基輔軍區
5.波羅的海軍區
6.伏爾加河沿岸軍區
7.烏拉爾軍區
8.外高加索軍區
9.北高加索軍區
10.敖德薩軍區
11.喀爾巴阡軍區
12.突厥斯坦軍區
13.中亞軍區
14.西伯利亞軍區
15.外貝加爾軍區
16.遠東軍區
蘇聯陸軍軍旗
2.海軍
海軍,人數為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只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只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只269艘。
5個艦隊分別為:
1.波羅的海艦隊
2.黑海艦隊
3.太平洋艦隊
4.北方艦隊
5.里海艦隊
3.空軍
空軍,人數為45.3萬,遠程航空兵約10萬人,編為5個戰略航空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和攻擊機5167架。
4.國土防空軍
國土防空軍,人數為64萬,編入5個防空區和10個軍區的防空軍序列。擁有各型戰斗機130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
5.戰略火箭軍
人數30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戰略火箭軍掌握著令人生畏的蘇聯核武器庫,是蘇聯的戰略導彈部隊。
已知的蘇聯導彈基地
發展歷史
1.蘇聯另有邊防軍25萬,內衛部隊80萬。
2.蘇聯是華沙條約組織的創始國,1988年,蘇聯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駐軍約52.6萬人,波蘭約4萬、捷克斯洛伐克8萬、匈牙利7萬。蘇聯另在1987年前在阿富汗有兵力12萬,在蒙古國有6萬。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亞非拉國家也駐有軍隊或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
二次大戰期間蘇聯紅軍總人數曾達1100萬人。
所參與戰爭
正式成立前
1.蘇俄內戰
2.蘇波戰爭
正式成立后
1.中東鐵路事件
2.蘇日國界戰爭
3.冬季戰爭
4.第二次世界大戰
5.朝鮮戰爭
6.匈牙利十月事件
7.越南戰爭
8.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9.中蘇邊界沖突
10. 阿富汗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