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期,江西一直是湘軍與太平軍反復(fù)爭奪的主戰(zhàn)場,拿曾國藩的話來說:“江西毗連六省,形勢極關(guān)緊要,現(xiàn)在賊勢蔓延,非迅速剿除,則東南均難安枕”。的確,從地理位置上看,江西西通湖南,東連閩浙,南接廣東,北界鄂皖,位居?xùn)|南各省之中樞。如果江西丟了,東南各省便可連成一片,長江以南的清朝富庶之地盡失。
咸豐六年,太平軍一舉擊破摧毀江南、江北大營,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戰(zhàn)死,督辦軍務(wù)的欽差大臣名將向榮自縊而死,和春、張國梁元氣大傷。天國兵鋒正銳,士氣極高,天國金田首義六王之一楊秀清的族弟——輔王楊輔清!這位在太平天國史料有名可尋的四十名國宗中,僅有十四人加提督軍務(wù)銜,楊輔清赫然位列其中,他奉命攻打江西,對外號稱十萬大軍,一時間江西14個府城有8個,75個縣又53個被太平軍占領(lǐng)。
此時的曾國藩一直在江西鏖戰(zhàn),他困守南昌深陷重圍,接著得力助手羅澤南戰(zhàn)死,帳下無人,可謂形勢特別危急,眼看抵擋不住,急召彭玉磷前來救援。彭玉磷扮成乞丐,步行700里,終于到達南昌,緊急領(lǐng)命,統(tǒng)領(lǐng)內(nèi)湖水師,與太平軍抗衡。但依然沒有根本上解除危如累卵的局面,唯一令曾國藩欣慰的是,其時還有一條重要的通道可以和朝廷保持聯(lián)系,通過此通道軍需物資可以源源不斷輸送過來,才不至于全軍瓦解。
這條被曾國藩視之為生命通道,便是他治下的江西廣信府,廣信府下轄7個縣,治所在今天的上饒市信州區(qū),此地連接江浙,是個戰(zhàn)略軍事要沖,太平天國國宗楊輔清清楚地知道,一旦拿下廣信府,切斷江西與江浙通道,江西全省不攻自破,江南大片土地唾手可得。換句話說,也就沒有以后湘軍的什么事了。因此,拿下廣信府成為太平軍的頭等大事。
此時,楊輔清率領(lǐng)的太平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那些地方的江西官員們見江西大勢已去,大部分守城官員都抱著逃跑的心理,能逃則逃。廣信府周邊的十多個郡縣全部被攻破,大軍從四面八方向廣信府合圍過來。鎮(zhèn)守廣信的人,是廣信知府沈葆楨。沈葆楨是何許人也,此人的母親姓林,乃是林則徐的六妹妹,而沈葆楨的妻子,是林則徐的二女兒林普晴。也就是說,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女婿兼外甥,這個時候他剛剛擔(dān)任廣信知府不到半個月。可謂是新官剛上任,曾國藩非常擔(dān)心,但在這種時刻已經(jīng)沒有更佳的人選了,只好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了。
果然正如曾國藩擔(dān)心的一樣,隨著國宗楊輔清率領(lǐng)的太平軍兵臨城下,廣信府守城的數(shù)千軍民早已被太平軍的聲勢嚇壞了,人人草木皆兵,毫無抵抗的勇氣,他們對這位新來的知府大人沈葆楨,光身一人來此上任,連家眷也沒有一個,根本就不抱什么希望,大家都懷著二心,隨時準(zhǔn)備腳底下抹油。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新任知府沈葆楨得知這一情況后,為了彰顯自己絕不會逃跑,誓與廣信府的百姓共存亡的決心,讓廣信城里面的軍民團結(jié)起來,一心抵抗太平軍,守住這個能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城池,于是,寫了一封信給老婆林普晴,在信中,沈葆楨告訴老婆自己的處境:“該處(廣信)風(fēng)聲鶴唳,一日一警,官無眷屬,則紳民謂其必逃,人無固志,雖極口勸諭,不足堅其信。”
戰(zhàn)火逼近的廣信城,老百姓都眼巴巴看著領(lǐng)導(dǎo):沒帶家屬,你是想逃嗎?你若逃,我先溜!身邊沒有老婆,知府大人磨破嘴皮,也不足以壓服人心、安定大局。接著,他在信中跪求老婆:“欲請吾妹到此,藉以鎮(zhèn)壓人心,冀于時事有濟”,這分明是假私濟公,要老婆來和他一起為國赴死。沈葆楨仗著老婆愛他,一邊厚著臉裝弱“拙官囊無治術(shù),不足取信士民,欲以閨中人為質(zhì)”,一邊情話綿綿“我兩人前生冤孽,生死難分”,然后苦苦哀求“……笑我耶,憐我耶,要汝不吝此一行也……”。
信寫到這份上,沈葆楨直接就把行程給安排了:“廣信與閩為近,由省城水路到崇安七百六十里,由崇安陸路至廣信二百四十里。上水亦十余日可達。”當(dāng)然,孩子小,沈葆楨也舍不得他們受苦,“兒女必不可來……兒女何罪。臨行時將兒女送往四弟妹或諸妹處,勿令知之”。
俗話說,虎父無犬女,林普晴清楚地知道,這明明是要求自己來這里做人質(zhì),作為一個弱女子,遇到戰(zhàn)火紛飛的場面,基本上早都嚇得魂飛魄散,有多遠(yuǎn)而逃多遠(yuǎn),但是林普晴不愧是林則徐的女兒,她知道此刻她對于丈夫的重要性,丈夫?qū)τ趶V信府老百姓的重要性,國難當(dāng)頭,她不能退縮,她要向老爹一樣,不畏生死,勇往直前。林普晴收到信的當(dāng)天,便啟程前往廣信府的治所上饒城。
林普晴來到廣信輔佐丈夫后,使沈葆楨大為欣慰,一時在守城將士心目中形象大大提高,他為了擴大兵力,增強勝算,防止太平軍大舉進攻,由夫人普晴坐鎮(zhèn)上饒鎮(zhèn)守城池,自己到各屬縣勸諭士紳名流,募兵籌餉。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一天,太平軍楊輔清大軍一舉攻破貴溪、弋陽,直逼廣信府。
大家一看,知府出差了,那時的交通工具,沒有個三五天是沒有辦法回來的,此時軍中無主帥,何異群龍無首?一時間軍心大變,一片嘩然,守城兵卒與衙吏收拾細(xì)軟,倉皇出逃。眼見得一座空城危如累卵,廣信城空空蕩蕩。市面人跡罕至,商鋪緊閉,兵勇、胥役、仆從盡散,知府衙門中,只林普晴一手抱著大印,一手握著劍,正坐在井沿上,隨時準(zhǔn)備自刎跳井。
左右勸說林夫人出城逃難或避入山中,以防不測,林普晴還真的不忘初心,決意與上饒城共存亡。她堅定而又沉著地說:“丈夫所托,誓死不辱使命,將與上饒城共存亡。”同時,對身邊人說:“倘若城破,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處。”做好必死的準(zhǔn)備。
臨危不懼的林普晴,她想到閩籍將領(lǐng)、父親的舊部饒廷選,現(xiàn)率部駐守在離上饒不遠(yuǎn)的玉山鎮(zhèn),如果饒總兵肯出兵相援,能暫時緩解廣信之危。玉山位于廣信府東側(cè),雖然不在一個省,但緊緊相鄰,饒廷選屬于清軍東線的將領(lǐng),不歸曾國藩統(tǒng)屬。大敵當(dāng)前,都是各掃門前雪,雖然廣信告急,饒廷選沒有義務(wù)來救援。他肯冒險前來解圍嗎?為了打動饒廷選,普晴刺破手指,寫下血書,連夜派人送往玉山求援。全文茲錄該信全文如下:
林夫人血書碑拓片
將軍漳江戰(zhàn)績,嘖嘖人口,里曲婦孺,莫不知海內(nèi)有饒公矣。此將軍以援師得名于天下者也。此間太守,聞吉安失宇之信,預(yù)備城守,偕廉待郎往河口籌餉招募。但為勢已迫。招募恐無及。縱倉卒得募而返,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尤所難也。頃來探報,知昨日貴溪失守,人心惶慌,吏民鋪戶,遷徙一空,署中僮仆,紛紛告去。死守之義,不足以責(zé)此輩,只得聽之。氏則倚劍與井,為命而已。太守明日早歸郡。
夫婦二人,受國厚恩,不得藉手以報,徒死負(fù)咎。將軍聞之,能無心惻乎?將軍以浙軍駐玉山,固浙防也。廣信為玉山屏蔽,賊得廣信,乘勝以抵玉山,孫吳不能為謀,賁育不能為守。衢嚴(yán)一帶,恐不可問。全廣信即以保玉山,不待智者辨之。浙大吏不能以越境咎將軍也。先宮保文忠公,奉詔出師,中道赍志,至今以為心痛。今得死此為厲殺賊,在天之靈,實式憑之。鄉(xiāng)間士民,不喻其心,以輿來迎,赴封禁山避賊,指劍與井示之,皆泣而去。太守明晨得餉歸后,當(dāng)再專牘奉迓。得拔隊確音,當(dāng)執(zhí)爨以犒前部。敢對使百拜,為七邑生靈請命。昔睢陽嬰城,許遠(yuǎn)亦以不朽。太守忠肝鐵石,固將軍所不吝與同傳者也。否則賀蘭之師,千秋同恨。惟將軍擇利而行之!刺血陳書,愿聞明命。
這位林則徐的老部下饒廷選,起身細(xì)觀信上面的字字朱紅,迫切求援之意,心中疑惑不解,后見落款竟是“林氏血書”,一時念起曾在林公帳下的時光,曾多受提拔之恩,身心不由一顫,如今恩公之女危在旦夕,于公于私,如何不救?想到這里,饒廷選當(dāng)下調(diào)遣精兵良將,下令連夜馳行,以最快速度增援上饒。
在等待援兵的過程中,林普晴也沒有閑著,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繼續(xù)堅守上饒城,她走上城墻,大聲地鼓勵守城的將士:援軍很快就要到了,只要我們再堅持一兩天,等援軍一來,我們就能打垮敵軍。為了固守待援,她日夜操勞,想了非常多的辦法。
當(dāng)時的太平軍慣用挖地道的戰(zhàn)術(shù)攻城,此法叫做“滾地龍”,林普晴為了防止挖掘地道突破城墻,建議使用聽甕進行預(yù)防,所謂聽甕就是外表就像一口大缸,只需將之埋在地下,再在甕口覆蓋一層牛皮,就能聽到方圓幾里的動靜。若能有一口聽甕,即可有效得知敵軍采取滾地龍的時間,做出針對,可惜當(dāng)時的上饒物資緊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大甕,所以這一計劃很快便告吹了。
接著,聰穎的林曾晴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沿城墻內(nèi)側(cè)挖一道濠溝,深五尺,寬五尺,這樣敵軍一旦從地下攻城,勢必進入濠溝,形跡暴露無余,果然,太平軍挖掘地道繞過城墻。不過,這些“滾地龍”都進入了挖好的壕溝,行蹤暴露無遺,戰(zhàn)術(shù)并沒有奏效。這一招,為守城又贏取了寶貴的時間。順利地挺過了幾天的時間,爭取到了寶貴的時機。
廣信府守城將士在林普晴的率領(lǐng)下,見援兵有望,一時軍心大振,此役雙方打了多天,上饒城下,喊殺震天,尸身成堆,正在此時,饒廷選的救兵到了,林普晴親自選出精銳士兵,令他們暗夜高舉大旗,勇敢地殺出城外,里應(yīng)外合夾擊太平軍,史書記載這一戰(zhàn)最后太平軍在三面圍攻下大敗虧輸,退去五里多地。次日,饒廷選、沈葆楨二人繼續(xù)率兵追殺,太平軍腹背受敵,大敗而歸。這才徹底趕走太平軍,解了上饒之圍,同時,也遏制太平軍在江西開辟勢力范圍的意圖。
更為湊巧的是,隨后,太平天國發(fā)生著名的“天京事變”,洪楊出現(xiàn)內(nèi)訌,楊輔清也無暇此一城的得失,并跟隨翼王出走,曾國藩總算保住名節(jié),他深深地知道,要不是林普晴廣信府,自己可能一敗涂地,為此,曾國藩給咸豐奏折中寫道:稱贊“此次守城,吏民散盡,衙署一空。其妻亦同在危城,無仆無婢,躬汲炊具壺漿以餉士卒。沈葆楨徒步登陴,晝夜辛勤。兩年以來,江西連陷數(shù)十郡縣,皆因守土者先懷去志……沈葆楨守廣信,獨能申明大義,裨益全局。”曾國藩特地把林普晴的功勞寫了下來,咸豐聽聞林普晴是林則徐之女,唏噓不已。
戰(zhàn)后幾個月,廣信知府沈葆楨守城有功晉升為江西廣饒九南道道員,接著清廷下旨表彰沈葆楨:“在署廣信府知府內(nèi),規(guī)劃有方,輿情愛戴。”并指示“如果能勝任,不必拘守常格,迅速保奏,聽候簡用。”竟然連升四級(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再到巡撫),成為江西巡撫,接下來幾年,在他的指揮下,一舉在江西境內(nèi)捕殺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
一次戰(zhàn)役,老婆立功丈夫連升四級,這在晚清沈葆楨可以說是第一人。至今,在上饒市內(nèi),還有為紀(jì)念林太夫人欲在城破之時投井死節(jié)事,在古府衙內(nèi)建寶井堂以紀(jì)之。同時,林普晴所寫的求援信雕刻成《林夫人血書碑》,以記述這件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