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的書數不勝數。
很多人讀了古人的書,也沒有變成命好的人,也不見運氣的來臨。
其中有一部叫《了凡四訓》的書,很直接地指出了改變命運、家庭、心態等,還被晚清名臣曾國藩認定為“人生智慧書”。
在民間,很多人把這本書,定位為“天下第一善書”。
書中倡導了一個鮮明的觀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順著這個觀點,我們去解讀書中三句核心的話,再去改變自己,就不難了。
01
幫助他人,用“應急力”。
原文: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解釋:幫助他人,不是一幫到底,而是解決他人最急需的方面。
我們都知道,改變自己,需要“厚德載物”。德行,靠的是做善事得來的。
但是你對一個人的善事,太多了,會變成“升米養恩,斗米養仇”。
按照“100-1=0定律”來看,你幫助他人九十九次,第一百次拒絕幫助,那么你之前的幫助,全部歸零。人家會罵罵咧咧地離開,絲毫恩德都沒有。
還有,你刻意去幫助他人,不是不好,而是善行不值得感恩。比方說,有人去山區給老太太們捐款,還請很多人去宣傳,這就是“擺拍”了。
真正的善意,是很小的,同時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了凡四訓》中有一個例子。
浙江寧波的楊自懲,是一名小吏。
有一次,縣衙審訊一個犯人。犯人一次次被鞭打,奄奄一息。
楊自懲見狀,馬上跪下來,請求縣令緩一緩。縣令就坡下驢,保全了犯人的性命。
牢獄中,有犯人挨餓,撐不過夜晚了。楊自懲就讓妻子熬粥,送給犯人吃。雖然是一碗粥,卻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功德。
后來,他的兩個兒子,都讀書成才,分別擔任南北吏部侍郎。
在當下,人與人互助,也有一個規則:救急不救窮。
一直窮苦的人,你是救不了的。他們好吃懶做,到處伸手。他們也做壞事,罪有應得。
那些忽然變窮的人,你及時出手,就可以改變他們。畢竟,他們還是勤快的人,是偶爾一次壞事,撐不住了。
就算借錢也是如此,給人應急是可以的,那些長期負債的人,別理會。
解燃眉之急的功德最大,也最能集聚人脈資源,群眾基礎。
02
改變命運,用“持續力”。
原文: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解釋:每天都改變自己,每天都是新的自己;每天都反思,每天都改正。就能每天都進步。
所有能夠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人,都是日積月累而成的。
命運的改變,其本質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改變的次數多了,人和家庭的智慧、精神進步到一定程度,就發生了質變。
《了凡四訓》這本書的作者袁了凡,一開始準備學醫。
后來聽從孔先生的話,改為了科考。
十年寒窗后,袁了凡考上進士,做官了。
做小官的時候,他持續做好事。
在某一個縣,他認真研究地方法規,為老百姓降低稅負。一次性惠及到上萬的百姓。
在家里,他和家人一起做好事。
他的母親不認識字,也加入做好事的行列。每一件好事做完了,就回到家,畫一個圈,予以記錄。好幾本書,都被畫滿了。
對家庭收入,母親也是很有方法的。平時縫補,織布,都會把用一點點廉價的麻來取代昂貴的棉,從而降低成本,積累財富。
幾代人持續改變家庭境況,那就沒有不成功的。
如果你要改變什么,那就準備耗費一輩子去做。
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一件事都做不完。如果是多做幾件事,那就很亂了,反而是在原地走。
堅持就是勝利,什么行業都是如此。
03
獲取錢財,用“認知力”。
原文: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
解釋:一個人有多少財富,就對應多少的智慧,多大的運氣。餓死的人,也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認知就是你的格局,是上限。你超越上限了,你就迷茫了,無法把握。
如果要多賺錢,就要打破自己的上限,塑造更大的格局。
書中有一個故事:江蘇常熟徐鳳竹的父親,是一個富人。
遇到饑荒,父親就減免田租,救濟窮人。
過了幾年,父親更加富有了。因為周圍的人,都愿意幫他。在年成好的時候,雇農也積極給租金。
后來,徐鳳竹考上了秀才,把家業打理得井井有條。又考上進士,做了兩浙巡撫,家業就更大了。
當時留下一句歌謠:“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
為什么同時代的人,有人富有,有人窮困?這不是機會不同,而是認知不同。認知高的人,隨時抓住機遇,處處發現機遇。
提升認知,就是讀書,學習他人,真誠交流,勇敢地走出去,判斷時代趨勢等。
04
一個改變自己的關鍵,不僅僅是海量閱讀,廣泛社交,走四方,更是“有的放矢”。
目標明確了,就能夠提升努力的效率,避免走彎路。
如果你當下混得不太好,那就從以上三句話里,領悟人生吧。
幫人急,積善成德。
持續走,鵬程萬里。
提認知,財源滾滾。
看過了大道理,回到現實,知行合一,諸事可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