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一直是觀眾喜愛的賽道,也一直受國家廣電總局嚴格把關(guān)。一部作品成功與否,觀眾心里自有一筆賬,但總體來說,成功的作品,離不開三個層面。
首先是真實性,所有藝術(shù)加工的前提,是不違背歷史事實。如《康熙王朝》,真實地展現(xiàn)了康熙在位期間諸多著名歷史事件,如平定三番。
其次,是價值觀導向正確,要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這也是為什么,國家要對那些手撕鬼子、包子炸彈的抗日神劇點名批評。因為這些作品把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刻畫成了博人一樂的鬧劇。
此外還有藝術(shù)價值。這其中包括在歷史事實基礎(chǔ)上的情節(jié)、人物設(shè)定,這一點直接決定觀眾的喜愛度。
演員陣容喜人,但對于第一主角朱亞文來說,這是他出道多年栽得最狠的一次。因為他飾演的人物在歷史上存在爭議,而在劇中又被塑造成了英雄式人物。這部劇被網(wǎng)友指責為歷史虛無主義、洗白歷史罪人,因此撤檔。男主角伍秉鑒靠著官方認可的“牙行”身份,靠著壟斷買辦生意,成為世界首富。劇中有伍秉鑒含冤入獄的橋段,而真實歷史是,他試圖賄賂林則徐,從而幫英國人繼續(xù)走私鴉片殘害國民,而被林則徐打壓。為了洗白伍秉鑒,這部電視劇居然抹黑林則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