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 其五》
這離別的情緒真是浩蕩啊,就像日落西斜的遠山連綿不斷。我離開北京了,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像漂泊在天涯海角一樣。
我辭掉了官職,回歸故鄉,就像從樹枝上掉落的花瓣一樣,但這花瓣也不是無情的,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滋養著下一代。
此時的龔自珍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回歸故里。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
對于一個深深愛國的人來說,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總之糾結的情緒是百感叢生。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唐· 杜甫 《曲江二首》
因為一陣風輕輕吹落了一瓣花兒,我就感到春色已經悄悄減退。如今,成千上萬的花瓣被風打落在地,怎能不讓人心生愁緒呢?
還是好好享受這即將逝去的春光吧,不必太過擔憂飲酒過多會增添更多的傷感。你看那曲江上的樓堂,翡翠鳥都在那里筑巢棲息;而原本威武的石麒麟,現在卻只能倒在地上,無人問津。
仔細想想,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的道理,我們應該懂得及時行樂,享受生活。為什么要讓那些虛無縹緲的浮名,來牽絆自己的一生呢?
經歷過安史之亂的杜甫,半生流離,那日他游曲江正值暮春,有感而發。好好的大唐盛世,如今滿目瘡痍,雖說京城雖已收復,但兵戈未息,眼見唐朝因政治腐敗而釀成的禍亂,心境十分雜亂。
可是,除了安慰自己盡情的享受此時的春光,及時行樂,余下的都是無能為力,大抵就是那種恨鐵不成鐵鋼,但又無力挽留的無力空洞感吧。
雨打孤篷酒漸消,昏燈與我共無聊。
功名本是無憑事,不及寒江日兩潮。
——宋·陸游《舟中感懷三絕句呈太傅相公兼簡岳大用郎中》
雨點打在孤篷上,酒也慢慢消退了。只有昏暗的燈光和我一起共渡這無聊的雨夜。
人生在世,功名本來就是沒有依據的事情,它還比不上寒江一日兩潮來得有規律呢。
凄清的雨夜,陸游一個人與孤蓬,與昏燈獨處,獨自自斟自飲,將情緒一一消融于酒杯之中,喝的不醉意朦朧,不清不楚不言愁而愁自現。
對于陸游這樣的愛國人士來說,金戈鐵馬,真心實地的報效國家才是最有效,最有意義的人生價值,對于功名而言,今天座上賓,明日階下囚,誰能說得準,于是壓根也不在乎所謂的功名。
【04】
利欲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
——宋· 陸游《秋思》
利欲像鞭子一樣驅使人們四處奔波,忙得不可開交,其實還不如做個漂泊江湖的人,像沙鷗一樣自由飛翔。
當沒有事情可做的時候,感覺一天比一年還要漫長,而再大的煩惱,一旦喝醉了酒,也就都不再是問題了。
隨著搗衣棒的聲聲敲擊,深巷中的明月緩緩西沉,看到井邊梧桐樹的葉子忽然飄落,我才意識到故鄉也已經是秋天了。
我很想極目遠望,無奈找不到可以登高的地方,哪里能像陳登那樣,站在百尺高樓之上,高談闊論天下大事呢?
經歷過宦海浮沉的人,自然都想掙脫樊籠擇一隅凈土過上神仙生活,他們都向往閑適,但是內心里又不真的不能享受這閑居的心情。
雖然詩人贊美沙鷗閑逸,但又說閑時度日如年;雖說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聞砧杵聲而生感,見梧桐葉落而念故園之秋。
他要放眼遠望,而又無樓可登。詩人之心何曾清閑得了?倒是種種矛盾想法在心中糾纏;使得他更加郁悶。
【05】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唐·崔涂《春夕》
溪水悄然流逝,花朵漸漸凋零,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無情。就在這無情的季節里,我目送著最后一縷春風離開了楚城。
往事仿佛一場夢境,離家已有萬里之遙。醒來時,已是深夜三更,只聽杜鵑在枝頭凄厲地啼鳴。
家鄉的書信已經很久沒有收到了,而春天里萬物都在蓬勃生長,唯獨我,對鏡自照,發現已是一頭白發。
現在我因理想未能實現而不愿歸鄉,但當我決定歸去時,自會歸去,那五湖的美景,又有誰會與我爭奪呢?
崔涂,作為一個天涯孤客,常年漂泊在外,現實回不到的故鄉,只能寄寓在夢里。夜深人靜,夢回故鄉,夢醒而更思鄉,此時又聞聲聲子規啼喚,那是愁上加愁,層層遞進。
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啼,一樂一悲;子規啼與三更月,一聲一色,構成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
詩人長期不能回家,連家信也動不動常年斷絕,音訊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憂心如焚。
這句中的一個“動”字,把詩人那種由期待而沮喪、而嗟怨的復雜的心理,逼真地傳達出來了。
社會動亂不安,崔涂愁家憂國已經到了“華發春唯滿鏡生”的程度。此際春天萬物萌生,欣欣向榮,而唯獨自己生出了白發滿頭。這內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難以解脫,誰人能懂呢。
【06】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唐代·趙嘏《江樓有感》
我獨自登上江樓,心里感覺有些孤單。月光照在江面上,就像是水面上灑滿了銀色的珠子。遠處的天空和水面交織在一起,仿佛它們融為一體。
去年和我一起來玩月的人現在在哪里呢?這里的風景雖然和去年差不多,但還是有些細微的差別。或許是因為月光不同,或許是因為心情不同。
回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曾經在這里一起欣賞月色,一起談笑風生。但是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在這里,默默地佇立于此,孤獨地欣賞著曾經的風景。
人生,舊地重游總是能不經意的起波瀾。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趙嘏結侶來此游玩,那時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歡快的。
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只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物,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嚙著詩人孤獨的心。
這樣的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已經無從考察。只有充分發揮想象,才能充分領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07】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
——唐· 張謂《同王徵君湘中有懷》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張謂任尚書郎時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與諸子泛舟洞庭湖。
八月的洞庭湖畔,秋風輕拂,瀟湘江水悠悠北去,帶著無盡的思緒。
我夢中常回那萬里之外的故鄉,而異鄉的夜晚,五更的鐘聲總讓我愁緒滿懷。
此刻,我愿放下手中的書卷,只愿沉醉于酒香之中,讓心靈在酒樓的一隅得以棲息。
心中時常掛念著長安、洛陽的親友,那些曾經共度的時光,何時能再與他們攜手同游,共賞這世間的美好?
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懷的季候,何況張謂的家鄉在北方的,他面對洞庭之秋,不由聯想到自己還不如江水,久久地滯留南方。
站在洞庭湖畔,人卻神馳魂飛萬里,他極言鄉關京國之遙遠,用了虛詞:“五更愁”,點時間,竟夕縈愁,極言客居他鄉時憶念之殷深,此為實寫。
如今登樓把酒,應該有友朋相對才是,然而現在卻是詩人把酒獨酌,即使是“上酒樓”,也無法解脫天涯寂寞之感,遙想當日與朋友把酒言歡的情景又一一涌現,又突然來了個境頭收回,當下是孤苦無依,冷冷清清,誰不為之動情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