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家批復的鄭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今后中心城區將由鄭州市主城區與鄭州航空港區兩大區域構成,共同承載城市核心功能。
其中鄭州航空港區將作為重點建設國際化樞紐、對外開放門戶,建設職住平衡、產城融合的新城,形成區域新增長極。
批復版鄭州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網絡僅供參考
依據規劃定位,航空港區是“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國家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現代化物流樞紐、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積極打造鄭州新國際陸港、水港等核心平臺。未來不僅將與主城區形成功能統籌互補,還將共同提升中心城區能級。
發展離不開交通路網,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中,鄭州航空港區共規劃布局了14條軌道交通線(不含城際線和高鐵線),具體為9號線、11號線、21號線、22號線、23號線、25號線、27號線、K1線、K3線、K3支線(S1)以及低運量軌道交通T1、T2、T3、T4線。
公示版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根據網絡標注僅供參考
針對高快路網規劃,如今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道路系統專項規劃(2023-2035)》批前公示,也更清晰了。
根據規劃公示可知,道路系統專項規劃以“宜居、宜業、宜產”為抓手,以體系結構轉型、空間提質增效為導向;按照城市道路所承擔的城市活動特征,將城市道路分為三個大類、四個中類和八個小類。規劃“四橫兩縱一半環”的一級快速路、“兩橫三縱”的二級快速路、“四橫五縱一半環”的一級主干路、“六橫八縱一半環”的二級主干路及“十三橫九縱兩半環”的三級主干路,承擔城市中、長距離交通聯系。
規劃路網2520km,道路面積率為24.20%,道路網密度為5.92km/km2,其中干線道路網密度為1.85km/km2,次干路道路網密度為1.48km/km2,支路道路網密度為2.59km/km2。
制定分客貨、分區域精細化交通組織。規劃“兩橫兩縱”過境貨運通道、“三橫四縱”貨運主要通道、“十橫七縱”貨運次要通道,實現重點片區分離、過境到發分離、主要通道分離。
公示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道路系統規劃圖?官網 僅供參考
從最新版專項規劃來看,鄭州航空港大片區將由8條高速(京港澳高速、安羅高速、商登高速、安羅高速、機場高速和G107和燕都大道準高速組成)、10條快速路(一級快速路主要涉及華夏大道、迎賓西路、迎賓大道、金陵大道、渤海大道和二級快速路梁州大道、南海大道、青州大道、洪澤湖大道、107愿景線路組成)。
公示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道路系統專項規劃?官網 僅供參考
在規劃的12條快速路網中,其中有8條都是規劃的高架路,具體為華夏大道、燕都大道、迎賓大道、金陵大道、渤海大道、豫州大道、洪澤湖大道和梁州大道。
通過18條高快路網,構筑鄭州航空港區快速便捷的路網結構,形成人車兼顧、客貨有序、外暢內順、全域通達、功能完善、綠色集約、快慢兼備的道路網絡,有效支撐航空港區產、港、城融合發展。
在這些新的道路系統規劃中,有兩條一級快速路在已經公示的綜合交通體現規劃中定位很高,那就是新107國道(豫州大道)和S317()燕都大道),這兩條是準高速路(一級快速路),未來將聯合京港澳高速、安羅高速、商登高速和規劃的航空港區南部高速聯絡線等打造超級出行通道。
公示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官網 僅供參考
結語
鄭州航空港區依托機場實驗區綜合優勢和高鐵、高速路網以及內河航運資源,將打造四港聯動超級樞紐之城,同時還將依托產業謀劃,打造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航空新城。
航空港區作為鄭州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區,作為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隨著產業不斷地導入,還將推動與鄭州主城區雙核引領作用,促進鄭港汴許區域聯動發展,建設成為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鄭州都市圈主引擎、中原經濟區產業集聚和綜合樞紐核心。
關注珂爾,了解核心區規劃和重點城建生活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