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劉備在中后期的情況相仿,都是據有川蜀和漢中,然后圖謀北伐。他們計劃先據有隴右、關中,再東出函谷關,占據中原,繼而平定四海,一統華夏。
兩人最終結局不同,劉邦最終削平群雄,統一了華夏,而劉備沒能超出川蜀和漢中一隅之地,最終被曹魏消滅。
兩人起點相似,結局不同,主要原因無非有這幾個。
其一是人的問題,人才豐富程度不一樣。
劉邦有蕭何、韓信、張良這漢初三杰,又有曹參、樊噲、陳平、周勃、夏侯嬰、盧綰等一眾擁躉,還有英布、彭越、韓王信這些異姓王。
劉備只有諸葛亮和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其他人則乏善可陳。
諸葛亮能和蕭何或者張良打個平手,或許還要強一些,但總不至于能力強于蕭何+陳平。
韓信獨一檔,劉備的五虎上將均難望其項背。更何況劉邦還有張良、樊噲這些人。
在人才這方面,劉邦完勝,劉備的人才儲備要差很多。
其二是對手的問題,對手的強弱不同。
劉邦的對手說是項羽,其實是獨立性很大的地方割據諸侯,項羽建立了一個脆弱的諸王聯合體,不能有效調度資源來抵抗劉邦,劉邦穩扎穩打,將項羽的聯合體逐個擊破。
劉備的對手是曹魏和孫吳,主要是北方的曹魏。曹魏統一了北方,可以充分調動大半個中國的資源來對抗蜀漢,蜀漢只是偏居一隅,它所能調動的人口和財政資源自然有限。雖然劉備從魏國手中奪取了漢中,但也失去了荊州,兩相抵消,看起來還有點吃虧,自此后蜀漢再不能跨越秦嶺奪取關中。
分則弱,合則強,一個統一的北方政權,比分散的諸王聯合體要更具實力,所以在對手方面,劉邦的情況要比劉備好一些。
其三是運氣問題。
雖然實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但是運氣成分也不容忽視。
劉邦能奪取關中,很大功勞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成功,如果暗度陳倉之計不成功,楚漢爭霸結局也不可知。韓信暗度陳倉也是在賭,剛好讓他賭贏了而已。
劉備發動伐吳之戰也是在賭,賭贏了就能奪回荊州這個重要的橋頭堡,北伐或者東征都有了立足點。只不過劉備運氣很差,賭輸了而已。劉備也沒想到孫吳實力會比蜀漢強出這么多,在周瑜、魯肅、呂蒙之后,會有陸遜這號猛人橫空出世。陸遜火燒連營,不但葬送了蜀漢的數萬精銳,也葬送了昭烈皇帝興復漢室的夢想。
從運氣層面來看,劉邦的運氣要比劉備好太多,這玩意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天命如此。
劉邦是天命所歸,劉備是差點天命。
還有人分析說是嘉陵江改道,導致劉備不能像劉邦一樣,靠水運優勢進入漢中;也還有人說劉備的個人能力比不上劉邦,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