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不客觀實驗室,希望和我們一起探討數碼相關的選題,請私信“不客觀”,我們將回復您加群的方式,期待與你的見面~
作者|陸
郵箱|xiaoyu@pingwest.com
在智能手機市場被大屏、高刷、AI 功能裹挾的今天,一款名為 The Minimal Phone 的產品以“反潮流”的姿態橫空出世。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官網
它憑借復古的物理鍵盤、低功耗的墨水屏,以及極簡的設計理念,成功在眾籌平臺籌集資金并進入發貨階段(售價 399 美元起售,約合人民幣 2899 元)。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官網
然而,這款產品的爭議性與其獨特性同樣鮮明——它究竟是數字極簡主義的理想工具,還是注定被用戶短暫追捧后棄用的“情懷玩具”?
The Minimal Phone:回歸本質的硬件革新
The Minimal Phone 的核心賣點在于其物理 QWERTY 全鍵盤和 4.3 英寸電子墨水屏(分辨率 600×800,300 PPI),這種設計既讓人聯想到早期黑莓手機的實體按鍵操作感,又通過墨水屏的低功耗特性(官方表示一次充電最高可續航 7 天)滿足了用戶對長續航的剛需。
BlackBerry Key 2 對比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社交媒體 X
配置方面,Minimal Phone 搭載了聯發科 G99 處理器,只支持 4G 網絡,運行Android 14 操作系統,共有 6GB+128GB 和 8GB+256GB 兩個配置,均支持通過 T-Flash 卡進行擴展存儲。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官網
配色則有全黑、全白和熊貓三個方案。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官網
The Minimal Phone 的極簡設計不僅體現在硬件上,更貫穿于產品理念中。
比如,整個產品的 UI 菜單拋棄了 Android 原生的圖標+抽屜的排布結構,轉而采用非常類似 Windows Phone 的文字列表。以及,盡管配置足以應對日常通訊和輕度應用,但其墨水屏的低刷新率和黑白顯示特性,注定與視頻、游戲等多媒體需求絕緣。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社交媒體 X
官方宣稱其目標用戶是“追求專注與效率”的人群,通過減少屏幕對注意力的“掠奪”,幫助用戶回歸“必要功能”——通話、短信、郵件和基礎工具應用。
然而,這種設計也意味著對現代智能手機核心功能的主動閹割,The Minimal Phone 的官方雖未限制應用安裝,但卻在官網明確提醒用戶“第三方應用體驗可能受限”。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官網
極簡手機的“蜜月期”:為何用戶趨之若鶩?
在社交媒體與推送通知泛濫的時代,用戶對“數字極簡主義”的需求日益增長。墨水屏的靜態顯示和實體鍵盤的物理反饋,其實是給用戶提供了一種“減速”的交互體驗,契合了部分用戶逃離信息焦慮的心理訴求。
物理鍵盤的敲擊感、墨水屏的護眼特性,喚起了用戶對早期移動設備的記憶。
這種差異化設計在千篇一律的觸屏手機中脫穎而出,吸引了追求個性化的消費者,The Minimal Phone 是這樣,前段時間爆火的 iPhone 配件 Clicks Keyboard Case 也是如此。
Clicks Keyboard Cace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巧的是,去年 6 月,另一家極簡手機品牌 The Light Phone 也宣布將推出第三代產品 The Light Phone III,依然主打極簡風格,只能用基礎功能。The Light Phone III 將于 2025 年 1 月開始發貨,售價為驚人的 799 美元。
The Light Phone III 圖源:官網
配置方面,Light Phone III 搭載高通驍龍4 Gen 2(SM4450)處理器,配備 6GB 內存 + 128GB 存儲空間、USB 2.0 Type-C 接口,以及 1800mAh 電池可更換設計。屏幕升級為 3.92 英寸 1080 x 1240 分辨率 AMOLED 黑白顯示屏,刷新率提升到 60Hz,避免墨水屏的卡頓問題。
The Light Phone III 圖源:官網
此外,The Light Phone III 配有 5000W 像素后置攝像頭 + 800W 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指紋識別、5G 網絡,采用 IP54 防水防塵鋁制機身,尺寸為 106 x 72 x 12 毫米,重 124 克。
并且據 The Verge 報道,The Light Phone 正在考慮在未來增加對Spotify、Uber、Lyft或其他消息應用等流行服務的支持。可以說與自家的前代產品相比,第三代The Light Phone 為“智能”做出了很多妥協。
從追捧到放棄:極簡主義的現實困境
說回正題,雖然 The Minimal Phone 的墨水屏很適合閱讀,但其低刷新率和黑白顯示嚴重限制了動態內容的呈現。用戶很快會發現,即便是簡單的網頁滾動或地圖導航,體驗也遠不如傳統屏幕流暢,這也是為什么 The Light Phone III 更換為60Hz AMOLED 黑白顯示屏的原因。
已經收到 The Minimal Phone 的海外媒體表示,盡管運行安卓系統,但主流應用(如短視頻、社交平臺)的界面適配問題頻發。另外,Instagram 的圖片瀏覽或即時通訊軟件分享的圖片及視頻功能在黑白墨水屏上顯得十分雞肋。
The Minimal Phone 圖源:社交媒體 X
The Minimal Phone 的困境并非個例。
從 Light Phone 到 Punkt MP02 甚至于國產的海信墨水屏手機,類似產品均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結局。其核心矛盾在于:極簡設計需要用戶主動犧牲便利性,而這種犧牲在長期使用中往往難以持續。
許多用戶在購買這類產品時,都會被官方給出的“極簡”理念吸引,但往往在實際使用中,仍需高度依賴智能手機的“非極簡”功能(如移動支付、導航、掃碼)。
此時,The Minimal Phone 的局限性暴露無遺,讓用戶不得不同時攜帶另一臺傳統手機,這不僅沒有達到購買 The Minimal Phone 的初衷,反而增加了負擔。
另外,年輕一代用戶早已習慣觸屏輸入,實體鍵盤的布局和手感需要適應時間。而對于追求效率的用戶,這種“復古”操作可能成為累贅而非優勢。
不過,這類產品的意義或許不在于顛覆主流市場,而是為特定群體提供選擇——例如需要專注創作的文字工作者、注重隱私安全的用戶,或單純追求“數字戒斷”的實驗者。
總結
The Minimal Phone 的眾籌成功,其實反映了現代人對科技過度侵入生活的集體反思。
可是它的局限性也揭示了極簡主義的悖論——在試圖簡化生活的同時,用戶仍需依賴復雜的技術生態?;蛟S真正的“極簡”并非硬件的減法,而是人與數字世界關系的重構。
這款產品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現代的共生關系。
那么,你看好這類產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