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2月5日報道,日本知名國民品牌松下公司官方宣布了一項重大的重組規劃。松下控股株式會社決定解散其旗下的家用電器子公司——松下電器,旨在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具備高盈利潛力的業務領域。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的代表董事、總裁兼集團首席執行官楠見雄規明確指出,公司將終止傳統的電視機業務,并計劃對其進行出售。然而,楠見雄規亦透露,除出售之外,公司管理層正在積極探討其他可能的選擇方案。
盡管楠見雄規尚未詳細披露重組規劃的具體內容,但已確認的是,松下擁有70年歷史的電視業務將正式“退出市場”。曾經風靡全球、備受矚目的松下電視機,或將很快成為又一個時代更迭中的遺憾印記。
在全球家電和電子產業的發展長河中,松下電器曾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其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一度令人矚目。然而,近年來松下電器卻陷入困境,甚至走到了解散家電子公司松下電器、放棄電視業務這一步。曾經輝煌無限的松下電器,究竟為何淪落到如今這般境地?
中國人的松下電器情懷
松下電器的輝煌時期主要集中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這一階段,它在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與影響力。
其家電產品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憑借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在中國城市家庭的常用電器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極高。1987年成立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更是深入布局中國市場的重要標志。1990年,松下電器在全球500家大企業的激烈角逐中進入前12名,80年代末期,松下電器在國外的銷售業績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產品種類多達1.4萬種,成為日本電器行業的翹楚,這些數據充分彰顯了松下電器在當時的強大實力與廣泛影響力。
從市場統治力來看,松下電器憑借其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銷售網絡,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彩電、冰箱、音響設備等家電產品,以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成為優質、高價的代名詞,深受消費者青睞。在1990年,松下電器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成功進入前12名,這一成績彰顯了其在全球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到了80年代末期,松下的國外銷售業績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產品種類多達1.4 萬種,廣泛的產品線和高市場接受度,讓松下電器成為全球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在當時的中國市場,松下電器的市場份額極高,一度占據超過20%的市場份額,全國各地遍布其零售店,形成了龐大而穩固的銷售網絡,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塑造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成為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高品質家電的象征。
在技術與產品優勢方面,松下電器在輝煌時期對技術研發投入巨大,成果斐然。以電視業務為例,1952年松下前身松下電氣首次銷售電視,1960年又推出彩電,為日本國內電視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系列舉措展示了其在彩電技術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松下在白色家電、空調、照明等多個領域同樣掌握著領先技術,其產品質量過硬、耐用性好,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松下的彩電、冰箱等產品在中國市場憑借卓越性能和可靠質量,成為市場寵兒。2008年12月,松下以8067億日元(約90億美元)收購三洋電機70.5%股權,這次收購不僅擴大了松下的規模,更重要的是整合了技術資源,實現了技術研發上的協同效應,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地位,提升了在全球家電及電子領域的競爭力。
電視業務,曾經的搖錢樹
松下電視業務在其發展歷程中曾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公司重要的盈利來源。自1952年首次銷售電視以來,松下電視憑借技術創新和品牌影響力,在全球市場,特別是日本和中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日本市場,松下電視以優質的產品和可靠的性能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長期占據市場領導者地位。其電視業務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銷售額和市場份額占有率方面表現出色,是松下電器盈利的重要支撐。在中國市場,早期松下的彩電等家電產品憑借出色的性能和質量,成為優質、高價的代表,電視業務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和盈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松下電器國外銷售業績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電視機業務功不可沒。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的快速迭代,松下電視業務逐漸面臨挑戰。盡管松下采取了收購先鋒電視業務及Kuro專利等措施試圖增強競爭力,但面對中國品牌如TCL和海信在價格和技術上的沖擊,其市場份額逐漸被壓縮,近年來在全球電視機市場的份額減少了一半,這一變化標志著松下電視業務的地位開始逐漸被削弱。
松下電器的電視業務在其發展歷程中曾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952年首次銷售電視以來,松下不斷在技術和市場上取得突破。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松下電器的國外銷售業績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電視機業務是這一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彼時,松下憑借其技術創新和品牌影響力,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日本和中國市場占據了顯著份額。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的快速迭代,松下電視業務逐漸面臨挑戰。盡管松下曾通過收購先鋒電視業務及Kuro專利來增強競爭力,但面對中國品牌如TCL和海信在價格和技術上的沖擊,松下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壓縮。數據顯示,近年來松下在全球電視機市場的份額減少了一半,這一變化反映出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近年來,松下電視業務的衰落態勢顯著。從市場份額數據來看,其在全球電視機市場份額已減少一半,在中國市場,2023年松下電視線上銷量份額僅為0.19%,線下銷量份額僅為0.36%,在統計的20個品牌中分別排名19、18位,在日本市場份額也逐漸下跌,而日本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在日本去年平板電視銷量中占據一半以上份額。
松下電視業務衰落,首當其沖的原因是中國家電企業帶來的激烈競爭壓力。中國品牌如小米和海信、TCL等家電企業的崛起,在市場份額上對松下形成強烈沖擊,使得松下在全球尤其是日本市場的份額被大幅擠壓。
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是關鍵因素。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廣泛普及,傳統電視市場需求不斷減少。同時,消費者對大屏幕電視的需求逐漸轉向高端化和智能化,但松下未能及時適應這一市場變化趨勢,導致其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進一步加劇了業務的衰落。
誰壓垮了松下電器?
松下電器近年來財務狀況嚴峻,一系列數據揭示了其面臨的困境。早在2011年8月,松下股價跌至786日元,凈虧304億日元,創下近31年新低,這一數據直觀體現了當時松下在資本市場的受挫以及經營上的虧損局面。為改善經營狀況,2011年4月松下電器總裁大坪文雄宣布裁員3.5萬人,占全球員工總數的9%,試圖通過簡化運營來提升利潤率,側面反映出公司運營成本過高,已對利潤造成嚴重擠壓。
從近期預測數據來看,松下在2024年財年的綜合收入預計將下降2%至約830億美元,2024財年預計綜合銷售額為8.3萬億日元,較上年下降2%,表明松下電器的營收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市場份額或銷售單價等方面可能出現不利變化。
盡管松下控股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盈利目標,計劃將2024財年的調整后營業利潤提高至3000億日元以上,到2028財年達到7500億日元以上,股本回報率目標從2024財年的7%左右上升至2028財年的10%以上,但結合當前營收下降趨勢以及過往的財務困境,松下目前仍面臨較大壓力,實現這些目標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正如相關分析指出,松下若不能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優化業務布局等問題,盈利目標恐難以達成。
經營策略層面,松下在戰略轉型節點的抉擇出現偏差。2015年松下轉戰白電市場,然而市場反饋并不樂觀。到2016年,松下空調在華零售量、額分別下跌 35.55%、28.17%;冰箱零售量、額分別呈現 9.45%、0.19%的下滑;洗衣機零售量、額也分別下跌 7.17%、2.88%。至2017年,冰箱、空調在華市場排名已被擠出前十,白色家電產品業務利潤率僅3.2%且處于不斷萎縮狀態。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松下在白電市場的轉型未能取得預期成效,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均遭受重創。
2017年,松下又將目光投向小家電市場,卻因入局時機欠佳,彼時中國小家電市場已形成巨頭割據的穩定格局。并且松下在該領域創新步伐滯后,無法跟上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最終導致在小家電市場的拓展失利。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嚴峻,中韓家電企業的崛起給松下帶來了全方位的競爭威脅。以電視業務為例,近年來松下在全球電視機市場的份額減少了一半,部分原因是面對中國電視機價格低廉的競爭壓力。中國企業在顯示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開始獲得回報,積極擴大在高端市場的份額,而松下在部分領域技術落后,產品價格又缺乏競爭力,使得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正如有觀點指出,松下在面對中韓家電企業的競爭時,未能及時調整自身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導致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
松下電器近年來遭遇的產品質量問題對其品牌形象和市場信心造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2018年3月,松下因電視機底座安全隱患召回了14564臺電視機,涉及TH-L55ET5C和TH-L47ET5C型號。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上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費者對松下電視產品的信任。此外,2010年8月,松下因電冰箱安全隱患大規模召回365574臺產品,這一大規模召回事件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對松下產品質量的擔憂。
這些質量問題的頻繁發生,不僅損害了松下的品牌聲譽,還直接影響了其市場份額和銷售業績。根據最新公開數據顯示,松下在中國市場的電視線上銷量份額僅為0.19%,線下銷量份額為0.36%,在統計的20個品牌中分別排名19、18位。這些數據表明,松下在市場中的地位已被嚴重削弱,產品質量問題或是其市場份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松下電器從輝煌走向衰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和大多數日本企業一樣,面對中國制造的崛起,只能無奈地成為時代的眼淚。
作 者 |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