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想想,你的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
這年頭,誰家還沒有個副業了?
1元一包的瓜子,2.5元一包的薯條,3.5元一包的水牛奶雞蛋糕……前段時間,茶飲品牌售賣的小零食爆火出圈,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不少網友還辣評到:“奶茶店也開始拓展副業了嗎?”
當下,茶飲行業競爭仍十分激烈,通過延長銷售鏈條成為品牌打造差異化、增加收入來源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茶飲品牌不僅開始卷小零食,也對小吃下手了?
最近,小編路過檸季門店時發現,其新增了一項業務:開始賣烤腸了。一根烤腸的售賣價格為4元,10元即可獲得3根烤腸。
誰能拒絕邊喝奶茶邊吃小吃呢?這家店的店員也透露:“自從推出烤腸系列后,確實有不少消費者購買奶茶的時候順帶購買烤腸,還挺受歡迎的。”
仔細想想,從奶茶1.0時代開始到現如今,“茶飲+小吃”這種經營模式一直備受消費者的關注。
飲品搭配車仔面
早期,在港式茶餐廳里,飲品搭配車仔面成為必點套餐。后來,用飲品搭配漢堡、炸雞、銅鑼燒、關東煮、烤串、雙皮奶等,是街邊小店、學校店常見的經營模式。
隨著茶飲行業的快速發展,原先奶茶店進入品牌化、連鎖化階段,大家便開始專注于發展飲品路線,愈發突出品牌“喝”的屬性。門店經營模式也從復合型門店,逐漸演變為“去小吃”的專一型門店。
這幾年,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理念正發生著轉變,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品牌。另一方面,進入存量競爭后,品牌也需要主動尋求新的市場機遇,這也是多品類經營的品牌頻頻走進消費者視線的重要原因。
如今,茶飲店賣小吃又現抬頭之勢,是何原因?
01品類屬性適配下的消費者需求
奶茶和小吃,這兩大品類如今成為了消費者解饞的潮流選項。
茶飲店為什么選擇售賣小吃?主要原因是喝奶茶、吃小吃的往往都是同一批消費者群體。其次,這兩款產品既可以堂食也能直接帶走。
茶飲品牌賣零食
不管是消費群體的高度重合還是出品方式的適配,都能獲得消費者的關注。
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在“茶飲+小吃”模式下,不僅滿足了消費者有吃有喝的需求,增加了消費者的選項,緩解消費者等待產品出品時的焦慮情緒等;茶飲品牌也能進一步擴大其市場覆蓋范圍,從而增加銷量和市場份額,兩者相輔相成。
02選擇什么樣的小吃品類至關重要
在有限的條件下增加品類,一定繞不開效率問題。這也是“茶飲+小吃”模式的痛點。
茶飲門店想要不那么“費人”,小吃的品類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源小紅書@hinhin愛睡覺
相比于有油煙問題的炸串,烤腸、蛋撻、番薯、雞蛋仔等這一些列小吃,它們的制作只需要在門店內放置相應的機器,不用過多占用人力,一定程度上能節省成本。
以烤腸為例,打開烤腸機放置肉腸就能開始制作,還可以進行提前預制,消費者購買時,隨取隨走。對于門店員工培訓來講,也更為簡單。
烤腸,是當前茶飲門店對出品簡單、標準化程度高的小吃的探索。這也是為什么說,茶飲發展的盡頭是賣“烤腸”。
03布局新品類,為門店增利
茶飲行業日趨飽和,“茶飲+小吃”的模式是品牌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謀求更多生存空間的途徑之一。
在門店上,這種“1+1”的銷售模式能提升營業額、拉高客單價、增加毛利。
圖源小紅書@MissPluto
像洪都大拇指、快樂番薯、麼麼蜜呀、新時沏等,他們的小吃成為品牌流量密碼的同時,也是品牌在有限的商業空間里增加收入的重要舉措。
在這樣經過市場驗證的品類上繼續進行深挖,更容易跑出規模。
主戰場打得如火如荼,開辟一條新賽道何嘗不是破局之法?
有人認為,“茶飲+小吃”的難度不在于能否做出好吃的食物,而是如何與自身品牌的定位相契合。畢竟在這種模式下容易極端化:如餐食銷量增大,飲品品牌可能變為餐飲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