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 馬文濤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定為2025年經濟工作要抓好的重點任務。綠色消費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激發消費潛力意義重大,需要進一步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動力源泉,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健全政策框架,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平衡統一,關鍵在于強化政策保障和支持。必須大力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夯實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
其一,加大財政、金融等宏觀資金支持力度。增強財政支持精準性,建立健全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和資源高效利用的政府采購政策執行機制,完善綠色稅制,引導帶動更多政策和社會資金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大金融支撐力度,積極發展綠色股權融資、綠色融資租賃、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進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創新。其二,充分發揮價格機制作用。完善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鼓勵個人與企業厲行節約、珍愛資源。創新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抑制不合理資源消費,鼓勵增加生態產品供給;亦要通過價格改革,促進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其三,完善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加快完善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和標準,建立節能、環境、生態、低碳等綠色認證標識,增強綠色產品的識別度與認可度。其四,健全綠色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制定相對應的規范性文件,并借助行業組織的力量,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支持相關企業開展綠色消費試點,營造崇尚綠色消費的社會氛圍。加強綠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嚴厲打擊和嚴格處罰假冒綠色產品行為,從而保障綠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維護消費者權益。
健全法律體系,創造更優法治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良法的規范引領,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要嚴格的制度保障,探索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更需要重視法治頂層設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法治保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領域相關法律制修訂。”一方面,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導向,實現綠色消費法律體系建設與國家頂層設計的有效銜接。根據綠色消費重點領域的立法目的及關聯程度,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指導性要求與方向性目標融入綠色消費的立法框架之中。另一方面,加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將建立完善綠色消費法律議題納入國家立法進程。修訂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合理界定不同法律所規范綠色消費的邊界,整合形成促進綠色生產與消費的強大剛性約束,強化企業的綠色生產與消費義務。出臺綠色消費相關法律法規提供法治約束,如政府綠色采購方面,對獲得綠色產品認證或符合政府綠色采購需求標準的產品實施優先采購或者強制采購;再如綠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保障消費者權益。
健全供需機制,培育綠色消費市場
培育壯大綠色消費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市場的供需關系平衡。只有當市場能提供豐富多樣、品質優良且價格合理的綠色產品與服務時,人民群眾才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來踐行綠色消費理念。而綠色消費理念的踐行,又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綠色產品的認可度和購買意愿,消費需求才會被不斷激發,轉化為實際購買力。如綠色包裝、綠色建筑、綠色餐飲、綠色旅游等,打通綠色產品供給與需求的轉化通道,以二者的良性互動培育壯大綠色消費的良善市場。一是從供給側發力,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優質綠色產品供給能力。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清潔能源等新興技術手段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系統價值“保值”“增值”,減少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資源消耗,降低生態產品供給成本。二是借助市場交易,實現綠色產品價值市場化轉化。促進明晰產權、獲得認證、具備交易價值、供需雙方充足的綠色產品進入市場經濟體系。借助較為成熟的資源、能源、排污權等交易市場,推動綠色產品通過一定的市場交易規則進入系統、豐裕、規范的環境價值市場體系,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綠色產品精準對接消費者需求。三是將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聯合起來,創新關聯產業類型帶動需求側改革。通過產業開發和聯動、優化配置各類資源要素等方式,挖掘和顯現自然生態的內在價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綠色能源替代和節能技術,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變。
健全宣教體系,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消費具有“示范效應”,良好的綠色消費風尚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費態度與期望,進而能營造綠色、健康、文明的消費氛圍。因此,需要不斷健全宣教體系,加強綠色消費的宣傳教育和培育引導。首先,多種媒介廣泛宣傳,促進消費理念轉變。其次,加強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并推進綠色消費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機關、進農村。最后,引導和規范管理環保社會組織,積極宣傳綠色消費。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四川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