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枕大寒
欠問萱堂加飯安,江城客病夜初闌。
十年風雨潦無緒,一卷詩書枕大寒。
首句“欠問萱堂加飯安”:“萱堂”在古代是對母親的代稱,這里指作者的母親。“加飯安”即詢問母親是否吃得好、睡得安,是古人對親人常用的噓寒問暖之語。“欠問”則表達了作者因身在異鄉(xiāng)、身體不適而無法及時向母親問候的愧疚之情。
次句“江城客病夜初闌”:“江城”指作者所在的異鄉(xiāng)城市。“客病”指作者因病客居他鄉(xiāng),身心俱疲。“夜初闌”即夜深人靜之時,進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孤獨與無奈。
第三句“十年風雨潦無緒”:“十年”并非確指,而是泛指作者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歲月。“風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暗喻人生的坎坷與磨難。“潦無緒”表達了作者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經(jīng)歷風雨、飽嘗艱辛,卻感到茫然無措、思緒紛亂。
第四句“一卷詩書枕大寒”:“一卷詩書”指作者手中的書籍,是他在孤獨與病痛中的精神寄托。“枕大寒”則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夜,只能抱著詩書入睡的凄涼景象。這句詩既表現(xiàn)了作者的堅韌與不屈,也流露出他在困境中的無奈與辛酸。
七絕.夜無聲
寒潮忽至雨初晴,偶有雪花融不成。
小酒紅爐書倦后,一枝梅放夜無聲。
首句“寒潮忽至雨初晴”:“寒潮忽至”描繪了天氣的突變,帶來了寒冷的氣息。“雨初晴”則預示著雨雪過后,天空放晴,為接下來的景象鋪墊了一個清新的背景。
次句“偶有雪花融不成”:“偶有雪花”點明了此時仍有零星的雪花飄落。“融不成”則形象地描繪了這些雪花因地面溫度較高而無法堆積,悄然融化的情景,進一步烘托出冬夜的靜謐與清冷。
第三句“小酒紅爐書倦后”:“小酒紅爐”描繪了一幅溫馨的畫面,詩人在紅爐旁品著小酒,享受著冬夜的溫暖。“書倦后”則暗示了詩人在閱讀之后,略顯疲憊,轉(zhuǎn)而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與閑適。
第四句“一枝梅放夜無聲”:“一枝梅放”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梅花在寒夜中悄然綻放,象征著堅韌與高潔。“夜無聲”則強調(diào)了冬夜的寧靜,梅花在無聲中綻放,更顯得其孤傲與脫俗。
七絕.各誰家
簾風檐雨落殘花,夢正滄桑到海涯。
枕冷燈寒塵路仄,沾巾兒女各誰家。
首句“簾風檐雨落殘花”:“簾風檐雨”描繪了風雨交加的夜晚,風吹動窗簾,雨滴落在屋檐上,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落殘花”則象征著美好事物的凋零,暗喻詩人內(nèi)心的悲傷與失落。
次句“夢正滄桑到海涯”:“夢正滄桑”表達了詩人在夢中經(jīng)歷著世事變遷、歲月滄桑的感受。“到海涯”則象征著夢境的遙遠與無邊,暗喻詩人內(nèi)心的迷茫與無助。
第三句“枕冷燈寒塵路仄”:“枕冷燈寒”描繪了詩人獨自躺在寒冷的枕頭上,身邊只有一盞昏暗的燈火,更顯得孤寂與凄涼。“塵路仄”則指人生道路的坎坷與不平,暗喻詩人在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艱辛與挫折。
第四句“沾巾兒女各誰家”:“沾巾兒女”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兒女的深深思念,淚水沾濕了衣襟。“各誰家”則強調(diào)了兒女們?nèi)缃裆碓诤畏剑欠癜埠茫娙藢Υ顺錆M擔憂與牽掛。
七絕.夢鄉(xiāng)寬
檐花拍雨瑣窗寒,燈火頗梨剪夜闌。
崎路人間孤獨客,醒來猶覺夢鄉(xiāng)寬。
首句“檐花拍雨瑣窗寒”:“檐花拍雨”描繪了雨滴打在屋檐下的花朵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同時花朵也隨風搖曳,增添了畫面的動感。“瑣窗寒”則指窗戶因雨而顯得寒冷且緊閉,給人一種孤寂和冷清的感覺。
次句“燈火頗梨剪夜闌”:“燈火頗梨”中,“頗梨”通常指琉璃或玻璃,這里可能指燈火透過琉璃或玻璃窗發(fā)出的柔和光芒。“剪夜闌”則形象地描繪了燈火將夜晚剪斷,即夜晚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的情景。
第三句“崎路人間孤獨客”:“崎路人間”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與曲折,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孤獨客”則表達了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獨與漂泊,仿佛是一個獨自前行的旅人。
第四句“醒來猶覺夢鄉(xiāng)寬”:“醒來”指從夢中醒來,回到現(xiàn)實世界。“猶覺夢鄉(xiāng)寬”則表達了主人公對夢境的留戀和向往,覺得夢境中的世界比現(xiàn)實世界更加寬廣和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