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以來,俄烏戰爭仍在持續,戰場形勢一直處于僵持境地。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這場大規模的戰爭持續如此之久、傷亡多達數百萬條生命,是極為罕見的人類悲劇。然而,現在全世界的人們都關心的一個事就是俄烏戰爭何時結束。實際上,安邦智庫(ANBOUND)根據長期的訊息追蹤研究,去年就認為2025年將是關鍵的一年,如果真正現實地追求烏克蘭的和平,那么就需要烏克蘭、俄羅斯以及歐洲和美國等地區放棄幻想,共同推動。回到當前,烏克蘭和平前景的驅動因素主要如下。
第一,俄羅斯不想放棄大國地位,愿意見好就收。俄羅斯知道即便贏了烏克蘭意義不大,俄羅斯變成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沒人搭理,這不是總統普京所要的東西。
目前,俄羅斯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的關系跌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來的谷底。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高層交往幾乎已經完全中斷,官方外交聯系也只維系在最低水平,俄歐峰會、“俄羅斯北約關系理事會”等合作機制幾近廢棄。此外,俄羅斯的地區影響力加速滑落。摩爾多瓦與歐盟開啟“入盟”談判,格魯吉亞也成為歐盟的候選國;中亞國家“多元平衡外交”步伐更趨堅定,與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的“5+1”模式不斷復制,同俄羅斯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亞美尼亞因俄羅斯無法履行盟友義務而在同阿塞拜疆的地緣政治沖突中最終落敗,對俄羅斯也強烈不滿。
當前,普京必須考慮的問題是,未來準備與世界尤其是美國處于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大概率是希望與美國維持平等的大國地位,但這樣就必須在烏克蘭實現停火才可以實現,否則連對話都不可能的。因此,俄羅斯愿意見好就收,給美國一個面子,同時交換作為世界大國繼續存在,逐步改善當前糟糕的國際關系。
2025年1月28日,普京在俄國城市Togliatti,參觀 AvtoVaz 汽車廠
第二,俄羅斯經濟已經處于困境,被削弱的目的達成。目前,俄羅斯軍民用行業出現大范圍萎縮乃至衰退狀態。2023年的經濟數據顯示,俄羅斯非戰爭性制造業部門的總體產出下降了0.4%;2024年前三季度俄羅斯采礦業(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出按年下降,建筑業的按年產出增長幾乎為零;2024年全年俄羅斯農作物產量也下降了15%左右。此外,俄羅斯出現了明顯的高通脹,使得國民的財富大幅縮水。雖然俄羅斯已經將基準利率上調到了夸張的21%,但是通脹依然不能降下來。很多企業也遭到了沖擊。隨著基準利率提升,利息支出已占企業收入的四分之一。
據俄語媒體Meduza報道,由于利率飆升和流動性短缺,2024年俄羅斯企業破產率躍升了20%。事實上,俄羅斯現在已經開始依賴朝鮮了,戰后恢復的道路漫長。據一份可信的報告顯示,在烏克蘭戰場之上,俄羅斯軍隊約60%的火炮彈藥源自朝鮮,在去年朝烏克蘭發射的彈道導彈中,大約三分之一同樣來自朝鮮。朝鮮向俄羅斯交付了約2萬個集裝箱的彈藥,其中涵蓋超過500萬枚炮彈、數十枚導彈以及100多枚火星11彈道導彈。此外,有報道還指出,朝鮮已向俄羅斯派出4個旅團規模的特戰部隊士兵,規模為12000人。
第三,俄羅斯清楚確實無力拿下烏克蘭。這次戰爭讓兩個曾經同一口鍋里吃飯的民族結下了血海深仇,至少在百年之內這種仇恨都很難化解。而俄羅斯明白,它也確實無力拿下烏克蘭。
寒冬之下的烏克蘭頓涅茨克,前線上有一架美制裝甲隊被雪覆蓋
一份可信的戰報顯示,目前,俄羅斯軍人損失已經超過80萬,同時,俄羅斯已經將蘇聯時期貯存的常規武器幾乎耗盡,俄羅斯老百姓為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生活水平嚴重惡化,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部分領土被烏軍占據;烏克蘭方面的損失也不輕,很多民眾在俄羅斯的遠程襲擊中死亡或受傷,大量財富被摧毀,目前還有接近20%的領土被俄軍占據。可見,當前雙方都損失慘重。目前,俄羅斯的資源接近消耗的極限,要知道普京要求的是勝利,如果國力憔悴,老百姓怨聲載道,那么“勝利”就將無從談起。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的軍隊絕對不足以控制整個烏克蘭,即便是傾國之力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現在的普京,就是在領土和軍力之間尋求一種最大化的平衡。現在的俄羅斯也已經接近臨界點,百萬軍隊死亡就是俄羅斯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因此,普京有壓力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接受談判。
第四,烏克蘭資源有限,明白誰也靠不住。烏克蘭雖然是歐洲第二大國,但是靠自己戰勝俄羅斯肯定不行,與俄羅斯比資源有限,長期難以支撐。
俄羅斯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1709.8萬平方公里,是烏克蘭領土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的28倍多。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口1.438億,是烏克蘭人口3773萬的3.9倍,明顯在勞動力、軍隊人員的供給上遠超烏克蘭。此外,2023年俄羅斯GDP(美元現價)為 2.02萬億美元,是烏克蘭GDP1787.57億美元的11倍多;2023年俄羅斯人均GDP為1.38萬美元,是烏克蘭人均GDP5069.7美元的2.7倍多。
2025年1月27日,澤連斯基出席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80周年的紀念活動
不僅如此,歐洲和美國都靠不住。歐洲人特別自私,援助烏克蘭很勉強。歐盟對烏援助承諾總額一直在增加,并在2024年2月29日達到了1460億歐元,而歐盟對烏援助劃撥總額卻只有780億歐元,僅占承諾總額的50%。美國也是不太愿意過多支援。截至2024年2月29日,美國對烏軍援劃撥總額已經達到431億歐元,只比歐洲對烏軍援劃撥總額多出10億歐元。即便是美國將已經國會撥款的武器全部交付烏克蘭,官僚主義并且腐敗叢生的烏克蘭,最多也就使用這些錢和武器,打上半年時間。
第五,美國尤其特朗普想盡快從歐洲脫身,降低損失。由于戰爭支援花錢太多了,美國尤其是特朗普在國內優先的戰略下不太愿意陷入進去,認為歐洲多增加軍援。近期,新任總統特朗普以一種十分隨性的方式表明了他的立場。
特朗普在提到對烏援助時,強調的是北約歐洲成員國需要支付更多費用,而不是美國停止援助。特朗普從一開始就批評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說他們需要把國內生產總值的5%用于國防,這對許多國家來說幾乎是目前的兩倍。實際上,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國與歐洲爆發了一場貿易戰。特朗普還威脅,如果歐洲成員國不增加國防預算,美國就將退出北約。
2024年12月7日,特朗普、馬克龍和澤連斯基在巴黎會面
實際上,歐洲人那里也不感激美國,甚至責怪美國。歐洲人認為美國應該負有更多的援助烏克蘭的責任,如果歐洲被俄羅斯吞并了,肯定會對美國形成地緣戰略威脅,所以救歐洲就等于救美國,救歐洲得先救烏克蘭。另外,他們還認為這場戰爭使得自己本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戰爭繼續拖下去,自己受到的影響就更大。
第六,歐洲各國右翼正在崛起,而左翼自顧不暇。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長乏力、政治亂象頻發、民眾安全感降低以及社交媒體推波助瀾,歐洲各國右翼尤其是極右翼政黨迅速崛起。極右翼政黨在法國、意大利和奧地利獲得的票數位列第一,在德國和荷蘭位列第二。在法國,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大獲全勝,對總統馬克龍造成了“沉重打擊”。根據初步統計結果,國民聯盟贏得的選票超過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復興黨的兩倍。在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強烈反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以15.9%對13.9%的支持率擊敗了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表現好于預期,獲得28.8%的選票。
在占據歐洲議會席位三分之一以上的德法意三國,國內極右翼集體上臺。特別是在2024年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主流政黨優勢遭到削弱,極右翼“歐洲保守與改革主義者”黨團獲得400個議席中的72席,更靠近政治光譜右側的“身份與民主”黨團斬獲58席。
基于以上的詳細分析,安邦智庫的一位資深研究員指出,去年預測2025年結束俄烏戰爭是成立的。與戰爭相比,烏克蘭如果結束戰爭,不要梗著脖子較勁,有可能成為歐洲的另一個波蘭,經濟非常好。相反,俄羅斯則未必,戰爭結束之后,其國內的矛盾不少。一旦這樣,亞洲反而將會成為前所未有的熱點地區,而歐洲只是一個重建的自我亂局而已。
2025年將是烏克蘭戰爭的關鍵一年。當前,烏克蘭和平前景的驅動因素主要如下:俄不想放棄大國地位;俄經濟已經處于困境;俄清楚無力拿下烏;烏資源有限,明白誰也靠不住;美國尤其特朗普想盡快從歐洲脫身;歐洲右翼正在崛起。因此,如果結束戰爭,烏經濟非常好。相反,俄則未必。一旦這樣,亞洲將會成為前所未有的熱點地區,而歐洲只是一個重建的亂局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