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名家名言
“節日是用來慶祝和分享的時刻,但當節日帶來的是更多的心理困擾時,我們就需要重新定義節日的意義。”
—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
丹尼爾·戈爾曼,美國心理學家及情緒智力理論的提出者,強調情緒調節在個體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情緒的調節能力是應對生活中各種壓力和困擾的核心技能,尤其在節日期間,情緒調節的挑戰可能更加顯著。戈爾曼的理論告訴我們,情緒困擾并非不可克服,通過有效的情緒調節,我們可以重新掌握節日的積極意義,減輕由社會和文化壓力帶來的負擔。
節日的雙面性:喜悅與壓力并存
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意味著家庭團聚和社交互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是期盼已久的時刻,是團圓和歡樂的象征。然而,對于一些情緒調節較為困難的個體,春節卻可能帶來不小的心理負擔。在這些群體中,情緒波動可能會加劇,使得節日變得更加令人感到壓抑和焦慮。
1. 節日情緒調節困擾的群體特點
春節期間,一些人雖然身體上與家人或朋友相聚,但情感上卻是孤立、焦慮的。
?社交焦慮者:社交焦慮癥患者在春節期間尤其容易感到人際交往和社交期待的壓力。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家庭聚會等社交活動頻繁,社交焦慮癥患者面對大量陌生人或需要主動社交的場景,人際交往壓力劇增。同時,大家對患者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有所期待,比如禮貌交流、大方互動等,這會給患者帶來無形的社交期待壓力,加重他們的焦慮感 ,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緊張、疲憊,甚至出現軀體癥狀(如心跳加速、出汗等)。
?抑郁癥患者: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春節洋溢的歡慶氛圍有時反倒像一面鏡子,清晰映照出他們內心深處與外界的巨大情感落差 。身邊親朋好友全身心投入的熱烈慶祝活動,不經意間便加重了他們煢煢孑立的孤獨感 。每一聲歡笑、每一次碰杯,都可能成為一根刺,深深扎進他們敏感的內心,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地對這個本應充滿喜悅的節日,產生一系列負面聯想 。
?家庭責任壓力較大的個體:春節期間,諸多家庭責任如潮水般涌來,像精心籌備年夜飯、熱情款待親戚朋友等。對于肩負沉重家庭責任的人而言,這些壓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節日期間本就忙碌,壓力層層疊加,情緒問題極易滋生。尤其是當他們全心付出,卻未得到家庭成員應有的理解與支持,一句簡單的 “辛苦了” 或是主動搭把手都成奢望時,內心的委屈、無奈與憤懣交織,情緒困擾愈發嚴重,讓這個本應歡樂的節日,蒙上了一層陰霾 。
?長期壓力積累者:在生活的賽道上,有這樣一群長期壓力積累者,他們像是負重爬坡的行者,工作的重擔、生活的瑣碎、家庭的責任,都沉甸甸地壓在肩頭。春節,這本該是放松身心的溫馨港灣,卻未能成為他們擺脫壓力的避風港 。相反,節日帶來的特殊期望,如要在親友面前展現完美狀態,精心準備禮物與美食;頻繁的社交活動,像是一場場應接不暇的應酬,都如同在他們本就緊繃的神經上又加了幾道弦。這使得他們的情緒像坐過山車般波動明顯,常常毫無征兆地大發雷霆,身體仿佛被抽干力氣般疲憊不堪,內心也被焦慮的陰云籠罩,無法自拔 。
幫助情緒調節困難群體度過春節假期
作為身邊人的關愛者,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情緒調節困難的個體度過春節假期。有效的幫助策略不僅能夠緩解他們的情緒困擾,還能幫助他們在節日期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舒適。
理解與接納
為情緒困擾者提供安全空間
首先,幫助情緒困擾者度過春節的關鍵是理解和接納他們的情緒。許多情緒困擾的個體在節日期間會感到被外界的熱烈氛圍和家庭的期望所壓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主動表達對他們情緒的理解,并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情感的被接納和被尊重。在與他們交往時,可以通過傾聽、共情等方式表達關懷。例如,簡單的語言支持,如“我明白你現在可能覺得很難受”,“如果你需要時間休息,我可以理解”等,能夠有效緩解他們的情緒困擾。
鼓勵合理的社交安排
避免過度的社交壓力
對于社交焦慮較為明顯的個體,春節的社交活動可能讓他們倍感壓力。作為關愛者,我們應當幫助他們在節日期間設定合理的社交期望,避免過度的社交壓力。可以鼓勵他們參與較小、較親近的聚會,或者通過一些舒適的方式與親友交流。此外,尊重他們的社交界限至關重要。如果他們表示希望減少社交活動的參與,應當理解并尊重他們的決定。如果需要,可以在他們感到疲憊時提供獨處的時間,幫助他們恢復精力。
提供情緒調節工具
教會簡單的調節技巧
情緒調節技巧對于許多情緒困擾者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在面對節日壓力和困擾時。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例如:
?深呼吸和冥想:幫助他們通過深呼吸練習或冥想來緩解焦慮和壓力。比如,建議他們每天進行幾分鐘的深呼吸或冥想練習,這有助于平衡情緒,減輕焦慮和緊張感。
?正念練習:鼓勵他們通過正念練習保持對當下的專注,減少因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過去的回憶而帶來的情緒困擾。簡單的正念練習,例如關注自己的呼吸、感知身體的感覺,都可以幫助個體保持內心的平靜。
?寫日記:建議他們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感受,幫助他們理清情緒,發泄負面情緒,并且為自己提供情感釋放的出口。
調整期望
減少自我批評
節日期間,許多人可能會面臨來自家庭或社會的高期望,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這些期望可能會讓情緒調節較困難的個體感到壓力巨大。作為關愛者,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調整期望,減少過度的自我批評。例如,如果個體對自己的表現或成就感到失望,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審視節日的真正意義——節日是為了與親人和朋友共享時光,而不是成為完美表現的競爭場所。鼓勵他們放松自己,不必過度追求完美。
尋求專業幫助
有效地管理情緒和壓力
對于一些情緒困擾較為嚴重的個體,建議他們尋求專業幫助,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可以幫助個體有效地管理情緒和壓力。
作者簡介
陳慧
門診部主任護師
門診部主任
來源:東莞市精神衛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