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繼續圍繞DeepSeek展開攻勢,但現在開始向AI+方向漫延。首當其沖的就是AI+醫藥/醫療方向,我會在文末關于這塊多說幾句個股,DeepSeek引發的AI投資熱度不減,你有沒有賺到呢?
周末關于AI領域的消息實在是不少:
證監會出臺的重磅舉措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發行REITs。
DeepSeek調整收費標準,每百萬輸出tokens由2元提高到8元。
特朗普說,DeepSeek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還將從中受益。
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全面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
QuestMobile顯示,DeepSeek日活躍用戶數突破3000萬大關,成為史上最快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應用。
法國《世界報》刊文,《在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對歐洲來說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多家券商機構開始擁抱DeepSeek,率先完成接入和部署的有國金、華福、國元、國盛、光大和中信建設。
DeepSeek開始“上車”,東風嵐圖、吉利率先完成與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
關于DeepSeek更深層次的玩意兒,咱也不是科技工作者,只是A股中的一個普通小股民,實在不敢大言不慚的對大科技去評頭論足,盡管相關的資料、研報、素材也沒少看,就不在這和大伙瞎嗶嗶了。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東西到底能不能發展,到底好不好,看終端應用就對了。終端呼應的多,這不就是前景和空間嗎?
你看DeepSeek,銀行、券商、汽車、電信…等等跨界的行業都開始接入了,那么與其直接相關的TMT還用說嗎?所以,這就是錢途,這就是市場,這就是你我他都需要關注的方向。哪怕你對科技一點也不了解,也不耽誤你做出看好DeepSeek的判斷啊,我說的對否?
當市場都在關注AI+的時候,醫藥和醫療板塊卻悄然走強。華大智造、迪安診斷、華強科技、新贛江等個股或20cm或30cm漲停,雙成藥業、華北制藥、創新醫療等10余股漲停。一方面得益于AI+醫療/醫藥的刺激,另一方面和美國爆發15年來最嚴重流感病毒有關,因為我們現在是144小時免簽,面臨輸入型風險的挑戰。
AI+制藥方向,同花順財經給出了如下個股:恒瑞醫藥,發布《關于公司內部全面開展DeepSeek應用的通知》。成都先導,攜手騰讀AILab共同開發新的分子骨架躍遷算法,重視AI在化合物的潛力。泓博醫藥,將人工智能算法與藥物設計結合,應用于大規模虛擬篩選、藥物代謝性質預測等。以及藥石科技、美迪西、皓元醫藥等個股。
在AI診斷/AI信息化方向,同樣給出了美年健康、衛寧健康、久遠銀海、貝瑞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東華軟件、安必平、祥生醫療、理邦儀器、潤達醫療、盈康生命、朗瑪信息、嘉和美康、華大基因、賽力醫療、合富中國等個股。
科技線肯定是2月份的絕對主線了,由DeepSeek開始引發到AI+,這個想象空間實在是太大了。所以,股民們還是順勢而為,擁抱最強方向吧。當然,這里面也有很多蹭熱點的公司,在參與的時候要仔細看看,到底有沒有相關方面的業務,免得上當被套。
話說,沒有只漲不跌,永遠上漲的個股,漲的太多,漲的太猛,該跑還得跑,然后繼續挖掘那些底部沒有漲的去潛伏。股票,就那么回事,操作,也就那么回事兒。選到了,不一定能買到。買到了,不一定能賺到,這里面牽涉到太多雞零狗碎的情緒問題和時間問題以及資金問題。常態化大多都是磨磨唧唧拉拉扯扯。
有朋友問,這些股票我能不能都做?當然可以,前提是你得有充足的資金體量。假若200萬資金,分成10份,每份20萬做一只個股,做10只,短線高頻交易也不是未嘗不可。但是,如果你是個新手,我不建議你這么搞,又沒有輔助的工具,更或者有很多人連電腦都不用,只用手機操作,還有人電腦用的也不熟練。這種高頻交易并不適合你。
所以,如果恰好讓你趕上風口了,那就賺自己該賺的那分錢,如果恰好你手中的股票不在風口上,那就耐心等待。還是那你句話,短線要守紀律,當走則走。中線要有耐心,無視題材輪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