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到師大之前,他們都懷著對教育的熱愛、成就自身夢想前來,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微妙偏差,他們在工作范疇之外,他們發現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也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助教不就是答疑的嗎?”這樣的質疑聲不時傳來,卻也讓他們更加渴望證明自己。外界對助教角色的認知多浮于表面,為揭開助教背后的神秘面紗,我們特地走訪了五位散布于師大各校區的助教老師。
一位助教老師在對話中提到,雖來師大不久,但早已從學姐口中聽說過這里。學姐說,師大是幫助學生實現理想跳躍的地方,這與她成為教師的夢想不謀而合。
李老師也是如此,他一直將教師作為終身追求的事業。聽說這里的主講老師都是來自各大高校、有著十幾年教學經驗的“大牛”,他渴望與這些優秀的老師并肩作戰。懷著相似夢想的助教老師們匯聚于此,第一次踏入師大,教室里學子們全神貫注為夢想奮斗的刻苦氛圍,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師大成熟正規的管理,也堅定了他們成為師大一份子的決心。
但成為助教的路,遠遠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順暢。
助教的考驗極為嚴苛,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和處處為學生著想的品質,更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層層選拔。要成為助教,需歷經兩次筆試、一次試講以及教務老師和主講老師的多輪考察,整個過程持續兩周。許多人在此過程中放棄,但也有少數人憑借堅持和優異表現拿到助教的“入門券”。
很多人覺得,成為助教是故事的結局,但事實上,成為助教僅僅是一個開始。
通過考核的助教老師都已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他們的知識儲備比專升本所需掌握的知識還要多,而要把自己所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出來,讓同學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吸收掌握,這是他們助教生涯的第一個課題。
即使已經完成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緊張與青澀仍在入職初期如影隨形。助教劉老師和大部分新手助教老師一樣,初入師大并不了解專升本,僅憑借一腔熱血,并不能將自己在院校所學知識與專升本做好銜接,最終還是與同學的相處中慢慢發現不足。
而今經過近三年的調整沉淀,劉老師他們愈發認識到:講課并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從與學生的聊天中,逐漸了解他們的喜好,慢慢摸索到學生喜歡的接受方式,心中要有不同的標尺,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基礎的學生轉變適合的答疑方式,因材施教,直到學生能夠理解掌握,這才是助教之于主講老師最為顯著的不同。
但做到這些也不能保證自己已經「合格」,考驗從未停止。每月,他們都會進行相應的助教考核,測驗知識是否掌握得足夠扎實。考驗如同嚴冬般殘酷,不留絲毫失敗的余地。無論在師大的年月幾何,無論曾經有過多么輝煌的成績,測驗一視同仁,未達標的人都會面臨淘汰,遺憾退場,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留下,成為足夠勝任助教工作的那個人。
清晨,將自己的賬號登錄上線,成為他們醒來的第一個動作。作為助教主要的工作,線上答疑面向的不僅僅是師大學子,而是來自全國專升本學子。他們會在登錄上線的第一時間投入到答疑工作當中。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當昨夜積壓的問題解決完畢時,揉揉略微酸澀的肩膀,轉頭又繼續投入到答疑過程中。
有時同學提出的疑問超出山東專升本考綱的題目,他們也會相互交流,確定無誤后用最精準的解答回復。相互交流探討不僅讓自身欠缺的知識儲備得到補充,也讓他們明白,助教作為一個整體,從來不是一座孤島,只有彼此交流碰撞,思維才能碰撞出火花,團隊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除去答疑工作,助教們還有另外一項重要任務。鈴聲響起,他們已經隨機出現在教室后方,隱身于學生中間,開啟了今日的學習。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熟知同學們今日學習的內容,借此撰寫貼合今日學習內容的每日一測。
助教是學生與主講老師溝通的橋梁。根據同學們答疑情況,高老師和其他老師們時常會與主講老師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同學們普遍反映疑難的地方反饋給主講老師,以便于主講老師更精準地把握同學們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調整講課進度,進行集中講解。
助教的工作遠不止如此,他們習慣于「臺前」與「幕后」身份的轉變。師大網校APP中成千上萬道試題皆由助教老師們搜集,做出答案解析,反復勘誤數遍,確認無誤之后收錄上傳。165621,這個數字不斷增加。此項工作雖然繁雜,但受益的不僅僅是師大學子、山東專升本學子,還有許多來自各省的學子們,字與字之間,題目與題目之間,便有了足夠的重量,這便已足夠有意義。
而這些工作,只是助教工作的冰山一角。
當夜晚籠罩師大的校園,樹木與校路隱入深夜,答疑教室的燈光卻驟然亮起。相較于線上答疑,線下答疑更需助教「先行一步」,這要求他們知識儲備深厚,對每個知識點都能融會貫通,不留知識盲區。
為了更好地向學生提供專業的答疑服務,他們在工作之余不斷擴展自我。張老師在實習的前兩天便對山東專升本高數近十年的試卷進行了深入分析,不僅做了一遍,還特別關注了知識點的分布和題型,從而對高數考試的結構和重點有了一個全面的把握。劉老師常去教育網站刷一些講課視頻,不斷提升答疑技巧,這個習慣近三年依舊;更有助教老師,在閑暇之余,傾注心血,整理出一份洋洋灑灑7萬字的答疑精粹,且這份精粹,至今仍如涓涓細流,不斷匯聚壯大……
在拓展自我的領域不斷游走,他們一直走在前面,將自己變得足夠強大,用自己的實力,接住這群繞了遠路,但最終都會走向更好自我的孩子們。
隨著答疑時長的增長,在相互陪伴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友誼也與日俱增。
「因為大家和孩子們年紀相仿,很多時候,我們更像是他們的哥哥姐姐,從他們身上,在某些瞬間能看到過去的自己,就忍不住想拉他們一把」
助教生涯里,煩惱總與美好并存。看到講過的題目學生還是會做錯,會懊惱,不斷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嚴格了;一模閱卷時看到同學們有些語文大題一片空白,高老師也會「恨鐵不成鋼」,因為即使只是簡單地寫下幾句話,也可能獲得寶貴的幾分,而這些分數在專升本考試中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最終大家都會將煩惱折疊,再次投身到講解重復了不知多少遍的題目中去。
但也有令人感動的時刻。
同學們的喜愛簡單而又純粹。因害怕老師拒絕,在下課時會將零食「扔」在助教桌子上霸道又迅速地離開;助教老師偶爾生病、又或者答疑聲音漸漸沙啞,他們會細心地為助教老師倒上一杯溫水,然后輕輕地放在桌上,動作中透露出無聲的關懷;當答疑持續到深夜,他們依然陪伴在助教老師身邊,一同下樓,直到目送老師走出教學樓,才依依不舍地轉身離開……無聲的行動,表達著最樸素卻最真摯的關切與愛。
「很開心,這說明我們是被同學們喜歡著的,也是對我們身份的認可」
盡管助教可能不被視為傳統教育中的標準角色,但他們的存在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路徑和選擇。助教通過協助教師、提供個性化指導、激發學生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作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橋梁,不僅豐富了教育的內涵,也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