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聯體”建設成為提升教育綜合水平的關鍵舉措。學校積極參與“教聯體”建設,通過體教互融、家校互動、社教同頻等協同策略,為師生營造全新的教育生態。
二、創新舉措
1.體教互融
學校極為重視體育活動,開展各類體育社團,如足球、籃球、花樣跳繩、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等。尤其是學校的女子足球社團,在市級、區級女子足球比賽中多次獲獎,并被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將體育精神、健康教育等融入日常學科教學中,比如語文課上,通過描寫體育明星的文章來引出勇敢、拼搏等價值觀,數學課中利用體育比賽的比分、數據統計等進行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
2. 家校互動
開展家長志愿者活動。設置家長護學崗,家長協助學校,共同守護學生上學安全。同時,家長們憑借各自的專長和職業,走進校園擔任講解員,如醫生家長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消防員家長則指導學生安全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家長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的參與度。
3. 社教同頻
與社區合作,借助社區活動中心開設課外實踐課程,為“伙伴+”學生成長共同體提供助力。社區提供場地,家長志愿者參與指導,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讓社區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典型經驗
1. 多方合作機制的建立
通過家長、社區等多方合作,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為維護學生的健康成長形成合力。
2. 資源整合與共享
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學校的教學資源、社區的文化和場地資源、家庭的人力和實踐經驗資源等匯聚起來,發揮最大的教育功效。
3. 個性化教育的推進
在家校互動和社教同頻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比如通過家長反饋和社區活動發現某些學生對科技制作有濃厚興趣,學校便有相關老師進行指導。
四、突出成效
1. 學校發展
學校教育資源顯著擴充,學校的社會聲譽提高,在周邊地區的吸引力也隨之增強。
2. 教師成長
教師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學習機會。與家長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等的合作,拓寬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學方法。
3. 學生收獲
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體教融合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的雙重提升,家校互動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家庭對教育的鼎力支持,而社教同步則拓寬了他們的社會視野,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通過體教互融、家校互動、社教同頻的協同創新,成功推進了“教聯體”建設,為學校、教師、學生帶來了新變化、新氣象。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聯體”建設,為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聲明
本文來 源于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