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啟新歲
元宵共歡年
元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猜個謎語——當燈、月、春、人都湊到一起時,是什么節日呢?
你猜到了嗎?答案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都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拔瑾{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元宵節文學
元宵節文學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元宵節這盞亮了千年的“燈”,如同一輪盛滿夙愿的滿月,在漫長的歲月中,升華了每個中國人的新年,演繹了極致的浪漫。趁此元宵來臨之際,我們來一品元宵節里的中國式浪漫。
元宵詩詞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觀燈樂行
唐·李商
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猜燈謎、鬧元宵
大家一起猜燈謎、鬧元宵
字謎一:上下一體
(打一字)
點擊查看謎底
▼
“ 愛好旅游 ”
點擊查看謎底
▼
喜出
望外
字謎二:千里相逢
(猜一字)
點擊查看謎底
▼
字謎三:三十而立念師恩
(打一字)
點擊查看謎底
▼
瑩瑩之火,皓月之光,上元良宵夜,以團圓和祈福收年。
值此元宵佳節之際,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恭祝大家:平安喜樂,月圓夢圓人團圓。
撰稿:張 斌
圖片:網絡資源
編輯:王 鈺
責編:王一嵐
審核:古燕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