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咱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傻瓜",到底和哪種瓜有關(guān)系?
西瓜?南瓜?還是哈密瓜?
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這個罵人話背后的千年冷知識!
先破個題:其實"傻瓜"里的"瓜",根本不是真瓜!
這事兒得從兩千年前的"吃瓜群眾"說起——不過這里的"瓜"可不是水果攤上的瓜,而是地圖上的"瓜州"。
話說春秋戰(zhàn)國那會兒,陜西甘肅交界處住著個叫"姜戎氏"的部落。他們世世代代在叫"瓜州"的地方種田放牧(注意啊,可不是現(xiàn)在敦煌旁邊那個瓜州縣)。
為啥叫瓜州呢?考古學(xué)家們掐架到現(xiàn)在,有的說這里盛產(chǎn)西瓜子,有的說當(dāng)?shù)厝颂貝鄢晕鞴献樱凑透?瓜子"杠上了。
這幫瓜子族人實在得讓人心疼。跟其他部落做生意,說好十頭羊就絕不拿九頭半;集體修水渠時,別人都偷懶摸魚,他們從日頭出山干到月亮打哈欠。
結(jié)果周圍那些耍滑頭的鄰居們就起外號了:"看那幫瓜子!傻不愣登的!"
這事兒可不是我瞎編,《左傳》里明明白白記著:晉國大夫范宣子當(dāng)面吐槽姜戎氏:"當(dāng)年秦國人把你們祖宗從瓜州趕出來..."("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可見瓜子族被排擠這事,在春秋時期都成知名段子了。
后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瓜子族被迫遷到山西河南一帶。雖然換了地盤,但"老實人"的人設(shè)倒是焊死在身上了。到清朝那會兒,甘肅地方志里還記著當(dāng)?shù)厝斯苌敌∽咏?瓜子"(見《仁恕堂筆記》)。
您品品這個鄙視鏈:老實=傻,精明=聰明,這道理擱今天職場不也成立嗎?
不過罵人話的演變可有意思了。最開始是"瓜子",后來可能覺得不夠狠,加個"傻"字變成"傻瓜"。
到明清小說里,《紅樓夢》里罵人"真真一對傻瓜",這詞兒就算正式出道了。再后來在陜西四川扎根,演化出"瓜娃子""憨瓜"這些方言變體,現(xiàn)在都成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
但您要真以為"瓜"就是罵人專用詞,那可太小看咱們老祖宗的智慧了。其實"瓜"在古代文學(xué)里是兩幅面孔:
一面是罵人話,另一面卻是呆萌吉祥物。
您看《詩經(jīng)》里"綿綿瓜瓞"形容子孫昌盛,漢代壁畫里胖瓜娃娃象征多子多福。
就連西瓜都被文人玩出花——宋代詩人夸西瓜"一片冷裁潭底月,六灣斜卷隴頭云",這意境哪跟"傻"沾邊啊?
更有趣的是,現(xiàn)在小年輕談戀愛,一句"小傻瓜"能甜齁死人。
誰能想到兩千年前被排擠的部落外號,現(xiàn)在變成情侶間的彩虹屁呢?這詞兒從貶義到愛稱的逆襲,簡直比甄嬛傳還精彩!
最后劃重點:"傻瓜"的"瓜"真不是地里長的瓜,而是古代"瓜子族"的綽號。
這個詞兒穿越兩千年,從部落歧視變成全民熱詞,還玩出反差萌的甜蜜用法,妥妥的語言界變形金剛。
下次再被人說"瓜",您就可以甩出這個冷知識:"我這不是傻,我這叫繼承了春秋古部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