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NN
摘要:
大幾萬用工需求在鄭州爆發,10年前,鄭州富士康解決了大量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問題;10年后,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解決河南普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的問題。
撰文 | Shushu
編輯 | Tang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1398篇原創
近日,春招拉開序幕,小鵬汽車今年擴招6000人,雷軍開出千萬年薪招聘AI“天才少女”羅福莉等招聘消息沖上熱搜。
但更重磅的是,鄭州比亞迪面向社會一次性招工2萬名員工。薪資待遇5000~9000元,入職繳納五險一金,崗位涵蓋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多個領域。
這個規模幾乎打破了近年來就業市場單個企業招聘人數的紀錄,也是鄭州比亞迪落地以來最大的一次。
某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人員透露,按照此前鄭州比亞迪的招聘,這次相當于一次性公布2萬人招聘名額,然后持續進行,主要是為下半年的生產高峰籌備人力。
這也意味著有兩萬河南人不用出省打工,在鄭州也可以有過得去的收入,讓散落在外省的河南籍汽車產業人才回流。
以河南本地人吳某為例,在外漂泊攢不下錢,父母勸他看看本地機會,比亞迪,富士康、宇通客車都成為他從一線城市回來的底氣。
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與當地企業和產業發展情況息息相關。人口變動對于一地經濟而言,可謂草蛇灰線。
曾經富士康在河南的落地,加速了鄭州的經濟,并釋放了人口紅利。2009年,鄭州人口752萬人,僅僅五年后,2014年,鄭州人口突破千萬。
后來,隨著富士康產能轉移,鄭州工廠員工數量從30多萬到只剩下幾萬人。
受此影響,鄭州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增速都一度出現放緩。2021年,鄭州GDP僅增長了4.7%,在萬億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2022年鄭州經濟仍然低速徘徊,GDP實際增速僅有1.0%,在24座萬億GDP城市中排名倒數第四,增量和名義增速更是雙雙墊底。
然而,當2023年人口數據公布時,在搶人方面并沒有存在感的鄭州卻突然闖入視野:鄭州常住人口增長了18萬,僅次于合肥,比杭州、成都、西安等搶人大市都要高,成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在人口總量開始減少的背景下,鄭州是少有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為正的特大城市,2023年增長的18萬人中,有14.6萬人是其他地方流入鄭州。
從選擇外出打工到回家鄉工作,鄭州或是河南的“人氣密碼”是什么?
01--新的人口增長點
實際上,鄭州的人口增長排名一直是全國前10左右。但2023年的人口大漲,確實另有原因。
2.0時代的搶人大戰,只有產業興盛、解決就業才能帶來人口聚集。
此前提到,由于富士康產能轉移,鄭州的人口和經濟受到很大程度的沖擊。面對經濟陣痛,鄭州重振旗鼓,找了一個新支點——新能源。
2023年比亞迪鄭州工廠和鄭州上汽乘用車二期項目先后建成投產,帶動汽車產量爆發式增長。當年共產了83萬輛,增幅高達61.7%,其中新能源汽車31.6萬輛,增長了3.5倍。
與此同時,2023年鄭州GDP同比增長7.4%,是26座萬億GDP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其中,第二產業增幅更是高達11.1%。
2024年,整個河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大幅跑贏全國,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3%。
目前河南已經集聚17家整車生產企業、600余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物聯網的完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去年前三個季度,河南出口汽車貿易額達230億元,增長了22.3%,其中電動汽車出口額52億元,增長了67%。
在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的同時,除比亞迪之外,宇通新能源商用車、富士康新能源、寧德時代等各企業也開始爭相招人。
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超過10000個零部件,僅1000多個總成零部件,就需要約200個一級供應商,再加上汽車配套服務,汽車制造成為所有工業門類中產業鏈最長、帶動就業量最多的一個鏈條。
因此,大幾萬用工需求在鄭州爆發,這也是市場對產量的呼喚。
按照《河南省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200萬輛,產量規模進入全國前三位,產業規模邁上萬億臺階。
反觀鄭州的高等教育,大而不強,主要以普通本科、大專、技校生源為主,新能源汽車工廠恰恰能為其提供工廠技術崗位。
02--再造10個“富士康”
盡管河南在主導產業方面初步完成了轉型,但據統計,鄭州增長的人口大多來自河南省內。而整個河南省又作為全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大省,還面對著更嚴重的人口外流。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有1610萬河南人選擇去外省打工。這些人多數奔向了長三角、珠三角,以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為最。
隨著自然人口增長由正轉負,如果勞動力繼續大量外流,勢必加劇本地人口的下降速度。據計算,2020-2023年,河南人口總共減少了126萬,而這些外流的都是年輕人。
有人表示,如果河南有10個富士康這樣的工廠,勞動力人口回流就不會是難事。
對于鄭州乃至整個河南的產業布局而言,多年來,再造一個“富士康”一直是其重要的愿望。
“以當前河南的比較優勢,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最具有成為比肩甚至超越富士康貢獻度的產業,因此,汽車產業必將成為河南人再造一個‘富士康’的理想產業。”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
如果以再造10個“富士康”的夢想來看,僅僅是鄭州發力還遠遠不夠。
《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打造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其中,鄭州和開封牽手,共創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
無獨有偶,比亞迪鄭州工廠,恰恰就建在鄭州和開封的交界處。
鄭州生產研發,開封提供配套服務。據了解,開封逐步吸引了住成電裝、亞普汽車等一批國內外500強企業入駐,2023年完成產值近200億元,產業集聚已初具規模。
根據規劃,以鄭州、開封之間的汽車產業帶為核心,到2030年,汽車產量將達到300萬輛。
放眼全國,汽車年產量能達到300萬輛的城市,2024年只有深圳接近,293.53萬輛。
但這并不是河南的“紙上談兵”,而是“蓄謀已久”,整個河南的不同地方的龍頭企業都將為該目標出力。
比如焦作的多氟多是生產六氟磷酸鋰的龍頭企業,新鄉的豫北轉向專攻汽車轉向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許昌的許繼電氣生產充電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配套設備,鄭州的氣凝膠生產商泛銳熠輝為動力電池提供安全保障。
同時,在202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以鋰離子電池為重點,支持鄭州、洛陽、新鄉、焦作等地做大做強新能源電池核心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支持開封、許昌、三門峽、南陽、駐馬店等地立足產業基礎差異化發展,打造新能源電池特色產業集群。”
洛陽的動力電池、鄭州的儲能電池、新鄉的小動力電池,多點發力,共同實現河南再造10個“富士康”的目標。
產業的合理規劃,將吸引龍頭企業的落地,讓在外的河南產業人才回流,而產業人才的流動,又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0年前,鄭州富士康解決了大量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問題;10年后,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解決了普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的問題。
河南的“搶人”的潛力正在爆發。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何以花落鄭州?
[2]環球零碳:錯過中創新航,河南鋰電卷土重來,這次能把握機會嗎
[3]中國新聞周刊:直指全國前三,中部大省盯上了新賽道
[4]大河財立方:刷新紀錄!鄭州比亞迪2萬人大招工背后
[5]盒飯財經:抄西安作業,鄭州也想爭“新能源第一城”?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