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強在內戰期間其實沒有犯過什么大錯,被俘后只要認罪,可能不用特赦就出來了。然而文強在監獄中的認錯態度并不端正,他在他的《自傳》回憶中說:我什么都可以寫,就是不寫悔過書。
他在回憶錄中說:
我們在監獄中不光是勞動,有時候還會學習,我在監獄更加忙了,我還當學習組長,還管墻報和文藝,還有一個圖書館,每年還會寫很多紀念的文章。
可以看出,其實文強在監獄中的表現也算完美,但為什么最后才被特赦呢?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復雜的原因。
1925年,文強報考黃埔軍校并順利考入第四期。次年,他跟隨北伐軍抵達武漢,還參與了南昌起義。然而,起義失敗后,他與周恩來失去了聯絡。當時,又恰逢顧順章叛變,為了維持生計,文強加入了國民黨,在戴笠手下任職,成為軍統負責訓練特務的人員。
1948年解放戰爭后期,蔣介石見局勢不利,計劃尋找一人擔任徐州戰場的副參謀,經杜聿明推薦,文強獲此任命。在淮海決戰的第三階段,國民黨軍隊遭遇慘敗,局勢已無法扭轉,文強在這期間被解放軍俘虜。
文強被俘后,周總理在戰犯名單中發現了他的名字,便派人前去探望。但文強始終不肯認罪,堅稱自己在國民黨工作期間,從未殺害過一名共產黨員。
1974年12月,毛主席親自審閱一長串在押戰犯名單后指示:“把剩下的那批戰犯放了吧!都關了20來年了,還關著干什么?放了吧,讓他們來去自由!”
于是,1975年初,華國鋒組織公安部開會討論,認為包括周養浩在內的13人尚未改造好,不能釋放。上報給毛主席后,毛主席果斷回應:“都放了吧,氣魄太小了!”特赦當天,被關押二十多年的文強激動得淚如雨下。
出獄后,病榻上的周恩來總理接見了文強,這成為他們的最后一次見面。面對周恩來總理對他沒有早點寫悔過書的責怪,文強老淚縱橫,無言以對。
文強晚年對周總理滿懷感激之情。周總理病重時,多次托人轉告文強,一定要好好改造,好好做人。周恩來逝世后,文強悲痛萬分,決定將余生獻給祖國,為祖國統一事業四處奔走。
當時,文強在美國和臺灣都有親人,但他選擇留在大陸。政府為他安排了全國政協文史專員的職位,每月給予200元工資,在當時這屬于較高的收入。
晚年的文強始終心系祖國統一大業,憑借自己黃埔軍校學生的身份,廣泛聯絡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以及兩岸人士,為推動祖國統一付出努力。
他曾在3個月內,奔波于美國10個州,會見老友。每到一處,文強都會提及鄧小平,向大家介紹鄧小平對國家的巨大貢獻,稱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
在此期間,有人告知文強,在他于大陸改造的這些年,臺灣方面一直在給他發工資,至今已有100萬美元的存款,希望他去領取。文強堅決拒絕,他認為若接受這筆錢,是對祖宗的侮辱。2001年,94歲的文強逝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