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MSC)臨近,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的“百日俄烏停火”大計將會是主菜。特朗普周三(12日)就打響頭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一個半小時,事先沒有咨詢歐洲盟友和烏克蘭,兩人同意“馬上”啟動烏克蘭的和平談判。
同普京“富有進展”地談過之后,特朗普先在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發布消息,然后才說會打電話給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告訴他和普京溝通的結果。其后,特朗普更表明普京會訪美,他也會訪問俄羅斯,不過兩人會先在沙特見面。
很明顯,在特朗普的設想中,俄烏停火談判的主要談判者是美國和俄羅斯,并不是烏克蘭,也不是歐洲。
特朗普大贊普京用上了他的競選格言“常識”
澤連斯基期后同特朗普通電后,假裝若無其事,稱聲稱通話“有意義”,“沒有人比烏克蘭更想要和平”,“就如特朗普總統所說一樣,讓我們把它完成吧。”特朗普并指兩人通話談得“很好”。
不過,歐洲就沒有這么鎮定。特普兩人通話之后,英、法、德等國及歐盟委員會發表了聯合聲明,指“烏克蘭和歐洲必需是任何談判的參與方”,表明烏克蘭獲得“公正”的和平是跨大西洋安全的必要條件。
烏克蘭被“拋棄”了嗎?
12日稍早,正在布魯塞爾出席會議的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已經率先“拋棄”烏克蘭。他表明恢復2014年之前的烏克蘭領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延長戰爭、造成更多苦難。他支持烏克蘭要有“堅實的安全保證”,但“美國不相信烏克蘭的北約成員地位是合乎現實的談判結果”,這種安全保證“必需由有能力的歐洲和非歐洲軍隊支持”,美國不會自己派兵,而其他北約成員國未來如果在烏克蘭駐軍,這些軍隊將不會受到北約聯防條款的保護。
2月12日,美國防長海格塞斯在布魯塞爾出席烏克蘭防衛聯絡會議
特朗普同普京談完之后在另一個場合也向記者表示,烏克蘭要拿回2014年失去的領土“不太可能”,而烏克蘭加入北約也“不實際”,重復了海格塞斯的說法。
在特普通電后的公布中,特朗普也任命了國務卿魯比奧、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拉特克利夫、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和原來的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去領導俄烏停火談判。
赫然不名單上的是特朗普的俄烏特使凱洛格。
凱洛格如今正啟程到歐洲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同歐洲各國溝通討論它們對于俄烏停火協議的想法,并將訪問烏克蘭。此前有報道指他將會在慕尼黑公布和平計劃的一些內容。
凱洛格對俄羅斯持有較強硬立場,認為美國可增強援助烏克蘭、加大制裁俄羅斯來作為烏克蘭的談判籌碼。他獲任命以來,俄羅斯將他拒諸門外,言誅筆伐不斷。凱洛格不在俄烏談判者的名單上,對烏克蘭而言可能是個不利訊號。
特朗普簽署加伯德的國家情報總監任命文件,加伯德也是個親俄人物
威特科夫似乎是特朗普同俄羅斯交手的主要人選。日前他就到過莫斯科進行談判,換回了2021年在俄國入獄的美國老師福格爾,被特朗普視為外交政績。
同樣是在12日,美國財長貝森特也訪問了基輔,與澤連斯基商談以烏克蘭稀土資源換取美國援助的協議。貝森特稱礦產協議是更大的和平協議一部份,美國同烏克蘭的經濟合作在沖突結束之后將會為烏克蘭人提供長期的“安全盾”。何謂“安全盾”?大家都沒有說清楚。
在與普京通話期間似乎已經踢了烏克蘭下海的特朗普,回過頭來則聲稱只要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得到“保證”(按:意思大概就是指烏克蘭以稀土資源交換),他愿意繼續援助烏克蘭。他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的話,普京就會說他贏了。”以往曾經拒絕表示支持烏克蘭的特朗普,如今簡單的說了一句“我正在支持烏克蘭”。
貝森特訪問基輔,與澤連斯基商談以烏克蘭稀土資源換取美國援助
在上述的外交發展當中,特朗普“俄烏停火”方案有兩個前提:一是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北約也不會在烏克蘭安全保證的問題上扮演角色,這某程度上回應了俄羅斯口中“戰爭的根本原因”;二是烏克蘭不能恢復領土完整,這也公開打破了拜登政府和歐洲各國政府過去一年多來自欺欺人的堅持。
雖然這些立場明顯對烏克蘭不利,但從特朗普“我正在支持烏克蘭”那一句就可以看到,至少從務實的角度而言,完全拋棄烏克蘭其實只會讓普京更容易聲稱勝利,而烏克蘭更有可能會變成特朗普版的“阿富汗”。特朗普政府此刻確實更為靠向俄羅斯,但要拋棄烏克蘭在策略上并不是易事。
澤連斯基“路路不通”
澤連斯基去年底曾稱如果北約愿意為烏克蘭未被占領的領土提供保護傘,他愿意結束熱戰--簡單來說,這就是以北約成員地位作為他“割地求和”的下臺階。海格塞斯和特朗普的表態如今已表明“此路不通”。
澤連斯基一度希望歐洲能取代美國派出至少10至15萬的兵力去烏克蘭作為安全保證。但他知道這不只在政治上非常困難(特別是這些人員沒有北約保護),實際上也不可行。他最近就向《衛報》表示“沒有美國的安全保證就不是真正的安全保證”;他亦向《經濟學人》表明整個歐洲的現有可用兵力人數比烏克蘭還要低。
對于喜歡計算直接利益的特朗普,澤連斯基亦以烏克蘭的稀土資源、未來重建的訂單之類去利誘。可是,雖然特朗普經常把這些交換條件掛在口邊,但這些利益“非常長遠”,對他有多大吸引力是一個大疑問。
澤連斯基也希望能夠以烏克蘭如今還占領著的俄羅斯庫爾斯克州(Kursk)土地同俄羅斯交換一些被占領的土地,不過克里姆林宮已直接否定了這種可能。
雖然特朗普和海格塞斯都表明烏克蘭不能恢復2014年前的領土,但這其實只包括克里米亞、烏東頓巴斯兩州的部份土地,并沒有包括如今已在法律上被列入俄羅斯領土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全境,也不包括部份被俄軍占領的哈爾科夫邊境地帶,這些都是2014年“之后”、2022年2月開戰之后才被實際上或法律上占領的烏克蘭領土。
特朗普也表明,烏克蘭的“一些土地將會回來”。“領土完整”是沒有了,但“較為完整的領土”還是有可能的。這大概是12日唯一能讓澤斯連基感到未來還有些許希望的外交發展。
烏克蘭南部的一個石墨礦場
核心矛盾依然是核心矛盾
經過特朗普和普京通話這么一輪外交行動之后,俄烏戰爭的走向確實是比以往明確了一些。可是,其中各種核心矛盾也未有看到解決方法。
其一,沒有北約安全保證或其他有力的安全保證,烏克蘭并不會貿然接受停火。特朗普必需為此提出一個詳細且能獲各方同意的方案。
其二,就算烏克蘭接受某種程度的“割地求和”,中間將牽涉復離的談判,而且割地的方式也要考慮到“國際觀感”的問題,大概會以烏克蘭不正式放棄主權卻接受俄羅斯實際占領的形式來實現。特朗普也必需為此提出一個面面俱圓的公關說法。
其三,除了北約、安全保證和土地分割的問題之外,俄烏若然要長久停火,有太多的分歧要處理。如果我們從2022年3、4月的俄烏和談背景來看,俄羅斯對于烏克蘭的未來歐盟成員地位、烏克蘭境內的俄語地位、烏克蘭人對于以往曾同納粹合作的反俄民族英雄的敘事定位、烏克蘭軍隊規模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俄方要求烏克蘭的飛彈最多只能有40公里射程等)。
這些詳細條件也許能在暫時停火落實之后再從容談判,但當中必需有烏克蘭的參與,不能單靠美俄兩國談成。
英國首相斯塔默訪問基輔,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談前握手
其四,即使不談永久停火,如何落實暫時停火、如何監督雙方不違反暫時停火也是個重大難題。比如說,就算大家都同意先“就地停火”,但烏克蘭還占了一些俄羅斯領土,俄羅斯愿意暫時接受這個領土被占的事實,甚至同意其他國家派員到當地監督停火嗎?歐美國家對于俄羅斯的制裁要如何放寬?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的拘捕令又如何?這些都需要歐洲國家的參與,而且也是需要極仔細談判的難題。
這并不是說特朗普沒有辦法解開上述種種矛盾,但要解開這些矛盾并不是易事。也是考慮到這些困難,過去一年多明知烏克蘭反勝無望的西方國家才會假裝看不見而遵從原有路徑。
特朗普的嘴巴經得起現實考驗嗎?
特朗普上臺以來的外交往往就只靠“出口術”,從各式關稅到“接管加沙”的提案也是如此。當中確實換取到一些國家的讓步,例如哥倫比亞同意接同被驅逐的移民、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強邊境移民和毒品管制等等。像“接管加沙”這樣“超乎想像”的提法也確實改變了中東的政治風向,使得阿拉伯國家不得不更加認真去考慮接過加沙這個爛攤子。
福格爾獲俄羅斯釋放,返抵美國后獲特朗普在白宮迎接
然而,“出口術”往往有其局限。例如在對華關稅威脅上面,特朗普換到的就只有中國的反制,而不是任何可以讓他輕易宣布勝利的下臺階--對中國電子產品的新增關稅將會在3月、4月開始反映到消費品的價格上。
俄烏停火,同樣不是簡單的“出口術”能解決的。如今特朗普和海格塞斯公開劃出的界線--北約不會作為烏克蘭的安全保證、烏克蘭不能恢復2014年前領土--其實早就是人所共知的特朗普烏克蘭立場,并沒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地方。簡單劃出這些對烏克蘭不利的界線,并不能讓俄烏真的達至停火。
正如“接管加沙”的提法一般,像特朗普這樣公開打破“領土完整”原則堅持的做法,確實為俄烏停火帶來了轉機。我們也可以對于這做不拘泥于意識形態堅持的做法抱持希望。但轉機和希望要變成現實,特朗普還需要證明他不只有一張能說大話的嘴,袖子里也有能與之匹配的具體方略。
在2月14至16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我們可能就有機會看看特朗普除了“出口術”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把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