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從安寧市老年大學門前走過,或聽到市老年大學現在生源興旺、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學班次增加、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員對學校滿意度的提升,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我就是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我也為安寧市老年大學的發展貢獻過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原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在中學當了12年初中歷史教學教師,2004年2月調到安寧市老年大學,開始從事老年教育,我在此整整工作了21年。見證了安寧市老年大學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成現在深受老年人歡迎的一所學校全過程,應該說安寧市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到今天,是安寧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從原常副校長洪鐘、汪永昌、蔡玉英、李紀常、徐文泉等老校長們努力奮斗的結果。在21年老年教育工作中,最讓我難忘的人是洪鐘老校長,更是我的老年教育啟蒙老師。
2007年6月,已經退休5年的洪鐘老師本可以安享天倫之樂,但從他第一次走上講臺時就懷揣著用實際行動來書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讓他從事教育整整40年仍然不改初心,退休后,他還參與諸如關工委、教育督查、教育局退休管理辦公室等繁多社會活動,但他毅然決然挑起安寧市老年大學艱巨的辦學重擔。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昆明老年大學去取經,去尋求老年教育的普遍規律,他又把盤龍區老年大學有關人員請下來傳授辦學理念及管理方法,就這樣,他開始思考安寧老年教育的實際是什么?老年大學的辦學理念是什么?他虛心聽取學員們的意見、感受及要求,認真分析了老年大學在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阻力,進而條理清晰的辦學路子在他腦海中出現了。既要保證老年朋友的快樂,又要讓他們增長知識,既要讓他們健康,又要規范教學。要讓老年大學成為老年朋友的向往之地,以老年大學為主,引申校外班的外圍作用。內外結合,學樂結合,加強管理,規范教學。于是在他的筆下《學員守則》、《教學常規》、《課堂常規》、《舞蹈教室管理辦法》、《書畫教室管理辦法》、《聲樂教室管理辦法》、《崗位責任制度》,《會議制度》、《獎勵制度》、《備課制度》等相繼出臺。這些制度在字里行間處處體現了人性化關懷,完全以老年人的實際出發,不僅使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學校教學走向規范化,也因此更像學校了,一舉改變了無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師的教學局面。2008年7月,洪鐘老校長親自動筆撰寫了《安寧市構建老年教育網絡的探索和思考》(15000字),2009年8月,他又撰寫了《開創拓寬 發展——安寧市老年大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6800字),毫不夸張地說,這兩篇文章是安寧市老年教育和市老年大學發展規劃的珍貴資料。每每讀這兩篇文章時,他親力親為深入鄉鎮、社區、小區和課堂調研的情景,手把手教我的情景歷歷在目,他的諄諄教誨始終縈繞耳畔——年輕人應盡力做到“六個主動”:對上級要主動請示,對主管部門要主動匯報,對相關部門要主動聯系,對外地經驗要主動學習,對自己的工作要主動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主動研究提出解決辦法。特別是2011年3月,他突發重病再次住院,我去醫院看望他,他囑咐我,在今后的老年大學工作中,要做到:一是加強自我修養,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二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三要奉獻愛心,表現出對老年教育事業的愛、對老年大學的愛、對老年學員的愛、對自己工作崗位的愛。雖然洪鐘老校長已經離開安寧市老年大學工作崗位13年了,但這些教導,至今讓我受用無窮。他對事業的熱愛、對工作的擔當和退而不休的品格一直激勵著我、鞭策著我。他就是我的從事老年教育的導師,更是恩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