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師生、家長,尊敬的讀者朋友們:
歲末年初,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期待的寒假。寒假,是休憩與充電的雙重時刻,成都錦城學院官方賬號特別策劃了錦城教育學——《鄒廣嚴論教育》專欄,刊載《鄒廣嚴論教育簡明讀本》一書中的精華篇章,與您分享創始人、創校校長鄒廣嚴的教育智慧。
《鄒廣嚴論教育簡明讀本》一書,集中展現了鄒校長對錦城辦學治校、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解答了“辦什么樣的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等深刻問題;是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法寶,是經過近二十年辦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
我們期待,《鄒廣嚴論教育》專欄能夠成為您寒假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激發您對“錦城教育學”的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愿您在寒假期間,不僅能夠享受到家庭的溫馨與歡樂,更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收獲滿滿的智慧與成長。
再次祝愿每一位師生家長、讀者朋友們寒假愉快,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家庭幸福!
第一章
旗幟鮮明地辦好應用型大學
八、打通實習就業“四條高速公路”
突破實踐環節與“三大合作”
突破實踐環節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而“工學結合”是實踐的最好形式。
一是積極推進“三大合作”——校地(學校與地方政府)、校會(學校與行業協會、地方協會)、校企(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多種形式的合作,搭建學生實習實踐平臺。目前,學院已與500余家企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部門、協會、學會等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
二是延長時間,工學雙贏。一般為半年到一年,要頂崗實習,真刀真槍操作,并且完善管理,學校有教師跟蹤,企業有師傅幫帶指導,使學生學到本領,企業獲得人力支持,實現工學雙贏。
三是全程介入,深度合作。學院請企事業單位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包括定單、定向培養,請企業負責人定期作講座、報告,共同開發項目。
——《關于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例》,2009年12月(《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第23期載)
“四大合作”與“四個融合”
要加強應用型院校的社會合作,以“四合作、四融合”,打造學生實習就業“四條高速公路”。
為什么我國大學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并不高,卻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原因很多,高校缺乏與社會、與經濟組織、與大型企業的深度合作,是其中之一。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聲譽高、學生就業好,一個重要原因是背靠全球知名企業,包括奔馳、拜耳、西門子等大企業的支持,有些企業甚至就是一所大學的舉辦者。而這恰恰是我國高校所缺乏的。
錦城學院從建校伊始就深刻認識到,高校與社會的廣泛互動、“借力發展”十分重要,特別是與大企業的深度合作,更是重中之重。誰與大企業聯合得好,誰就發展得好,這是辦應用型大學的真理。錦城學院的做法是“四合作+四融合”:
四大合作:學校創造性地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及國內外高校建立“校地、校會、校企、校校”的“四大合作”,為學生的就業和深造打通“四條高速公路”。包括四川省國資委、商務廳、四川省企業聯合會、路橋集團、川航集團等600余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都已成為錦城學院的“教學實習就業基地”。學校還與美、英、加、法、日、韓等國家的近4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國際化”教育平臺。
四個融合:一是形成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建共享”的實驗室建設“硬件融合”;二是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融合”,如建立“協同研究基地”“產教融合中心”“聯動專業班”等;三是形成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的“教學融合”,如實施“項目+人才打包式培養”“虛擬創業驅動式培養”“自主產品產學研用培養”等;四是形成“智力、產品、人才”三大成果轉化輸出的“成果融合”,實現校企資源互享、品牌共贏。
——《如何辦好高質量的應用型大學——在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的講座講稿》,2018年9月27日
來源 錦城教育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