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小花黃
十年人事兩茫茫,客在他鄉似故鄉。
風雨春叢今又是,星星鬢角小花黃。
首句“十年人事兩茫?!?,以時間跨度開篇,表達了對過去十年人事變遷的感慨與迷茫。
次句“客在他鄉似故鄉”,通過對比,展現了詩人身處異鄉卻生出歸屬感的心情,可能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已讓詩人習慣了異鄉的生活。
第三句“風雨春叢今又是”,借春天的風雨和叢花,暗喻生活的波折與時間的循環,再次強調了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恒常。
末句“星星鬢角小花黃”,以小花黃(可能指代野花或是一種象征)點題,同時以“星星鬢角”形容歲月的痕跡,將自然景物與人生感慨緊密結合。
七絕.豈堪看
浮生風雨久闌干,鬢底繁花盡一彈。
百載蒼天乞無淚,青春已死豈堪看。
首句“浮生風雨久闌干”,以“浮生”喻人生短暫、無常,而“風雨久闌干”則形象地描繪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與波折,充滿了滄桑感。
次句“鬢底繁花盡一彈”,用“繁花”比喻曾經的青春與美好,而“盡一彈”則暗示這些美好如同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令人不禁唏噓。
第三句“百載蒼天乞無淚”,這里的“百載”可能指漫長的時間,“蒼天乞無淚”則是一種夸張的表達,意在說明即使向蒼天祈求,也無法挽回逝去的青春和淚水,透露出一種無奈與絕望。
末句“青春已死豈堪看”,直接點出主題,青春已逝,再也無法回望,表達了詩人對青春不再的深深遺憾和無奈。
這首詩在表達上非常直白,但情感深沉,意象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同時,它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時間、青春等永恒主題的深刻思考。
七絕.桃眼花
上元節氣幻煙霞,柳眼青青桃眼花。
市火塵燈故誰在,闌珊深處即天涯。
首句:“上元節氣幻煙霞”,以“上元節氣”開篇,直接點明了時間背景,同時“幻煙霞”三字生動地描繪出上元節夜晚燈火輝煌、煙霧繚繞的夢幻景象,為全詩定下了浪漫而神秘的基調。
次句:“柳眼青青桃眼花”,通過“柳眼青青”與“桃眼花”的并列,巧妙地將自然景物融入詩中,既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又暗含了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更迭。其中,“柳眼”喻指初生的柳葉,形如眼眸,而“桃眼花”則可能是指桃花盛開時的美麗景象,兩者共同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
第三句:“市火塵燈故誰在”,筆鋒一轉,從自然景觀轉向人文景觀,通過“市火塵燈”描繪了上元節夜晚的熱鬧與繁華,而“故誰在”三字則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與懷舊之情,仿佛詩人在繁華中尋覓著過去的影子或某個特定的人。
末句:“闌珊深處即天涯”,以“闌珊深處”形容夜晚的燈火逐漸熄滅、人群逐漸散去后的寂寥景象,而“即天涯”則是一種夸張的表達,意在說明即使身處繁華之中,當一切歸于平靜時,內心仍感到孤獨與遙遠。
這首詩在表達上既注重景物的描繪,又善于挖掘內心的情感,使得全詩既具有畫面感,又富有深刻的內涵。同時,詩人在用詞上也十分講究,如“幻煙霞”、“柳眼青青”、“桃眼花”等,都充滿了詩意與美感。
七絕.有詩人
曉凝端露極清勻,不占園林最上春。
忽發一枝山谷里,似知茅屋有詩人。
首句:“曉凝端露極清勻”,以清晨的露珠為切入點,描繪了山谷中花朵在晨露滋潤下顯得格外清新、勻稱的景象。這里的“曉凝端露”不僅描繪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詩人對純凈、自然之美的追求與贊美。
次句:“不占園林最上春”,通過對比,突出了這枝花在山谷中獨自綻放,不與園林中的群芳爭艷的高潔品質。這里的“不占”二字,既表現了花的謙遜與淡泊,也映射了詩人不慕名利、超脫世俗的心境。
第三句:“忽發一枝山谷里”,以“忽發”二字,生動地描繪了山谷中這枝花的意外出現,給人以驚喜之感。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某種觸動或感悟,仿佛這枝花是特意為詩人而開。
末句:“似知茅屋有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了這枝花以靈性,仿佛它能感知到茅屋中詩人的存在,特意前來相伴。這里的“似知”二字,既表現了詩人與自然的默契與和諧,也傳達了詩人對這份孤獨中相伴的珍惜與感激。
這首詩在表達上既注重景物的描繪,又善于挖掘內心的情感,使得全詩既具有畫面感,又富有深刻的內涵。同時,詩人在用詞上也十分講究,如“曉凝”、“端露”、“清勻”等,都充滿了詩意與美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