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guān)文獻來源。
(深宮殺機)
開運四年,吳越權(quán)臣胡進思帶著一百名甲士,沖進了吳越王錢弘倧的寢殿。
胡進思當時身穿鎧甲,手持武器,他來勢洶洶,見到錢弘倧之后立刻嚴聲質(zhì)問:
我沒有罪過,大王為什么要謀害我?
原來,錢弘倧前不久召集大臣策劃除掉胡進思的事情,已經(jīng)泄露了。
這國君都已經(jīng)動手要殺自己了,那自己必須要及時反應(yīng),如果沒有動作,那就是等死。
所以,胡進思干脆搶先一步,他逼宮了。
大半夜的,一百多號人持械沖入寢殿,這屬于是兵變啊,那兵變追求的是什么?搞不好就會發(fā)展成弒君。
事發(fā)突然,情況危急,按理說錢弘倧應(yīng)該先穩(wěn)定局勢,應(yīng)該慢慢來,要在情緒上安撫一下胡進思,先把他給穩(wěn)住再說。
但是,錢弘倧畢竟年輕,年輕人就容易氣盛,他可不管那個,一看胡進思帶著人闖進來了,他非常的生氣,立刻高聲呵斥,說胡進思等人僭越,深夜闖宮大逆不道,還要求他們速速退下。
那錢弘倧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史料記載的很清楚:
弘倧叱之不退,左右持兵者皆憤怒。——《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六》
在場的甲士們都非常的憤怒,群情激憤,恨不得立刻沖上來就把錢弘倧給殺掉。
眼看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了,錢弘倧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危險,他立刻快步離開寢殿,跑到了另外一個院子里。
(臨危而怒 錢弘倧)
胡進思一看樂了,這不怕你跑,就怕你不跑,錢弘倧前腳跑到院子里,后腳胡進思就派人把整個院子給團團圍住,還把大門給上鎖了。
吳越從錢镠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喋血宮廷的事情出現(xiàn),胡進思雖然恨不得將錢弘倧生吞活剝,可是真要讓胡進思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就在這個逼宮兵變的夜晚把錢弘倧給殺掉,他也未必做得到。
因為,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一旦他這么干了,他就是弒君謀逆,除非他自立為王,不然吳越朝野上下不會有人支持他這個行為,反而會招致所有人的反對,到時候秋后算賬,保不齊自己還要挨收拾。
但是現(xiàn)在好了,現(xiàn)在錢弘倧自己逃進了院子里,那我把院子一圍,把門一鎖,直接就把他給軟禁起來了。
對于胡進思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結(jié)果。
在軟禁并且控制了錢弘倧之后,胡進思立刻假傳錢弘倧的命令,宣布錢弘倧突然中風,不能自理,所以把國君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弟弟錢弘俶。
錢弘俶,老國君錢元瓘的第九個兒子。
天降王位,錢弘俶卻并不感到開心,他十分猶豫的對胡進思說,如果要我來做這個吳越王,必須要保全我哥哥錢弘倧的性命,如果不能辦到,那你還是另選賢能吧。
這個要求,胡進思倒是沒想到。
他做了這么多年的人臣,亂世風云他看了不少,從來權(quán)力斗爭都是你死我活,新王登基之后,怎么可能善待舊王,那肯定都是要除掉的,怎么你錢弘俶非要保護你這個礙事的哥哥呢?
胡進思當然不能理解,但人生在世,總是有很多不理解的東西,或者說,有些東西雖然你不理解,但你必須遵從。
(猝然即位 錢弘俶)
胡進思遵從了錢弘俶的要求,于是被鎖在深宮庭院的錢弘倧當即被廢掉了王位,錢弘俶成為了吳越新君,也就是吳越的最后一位君王。
成為吳越新王之后,錢弘俶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釋放被軟禁的哥哥錢弘倧,并且將錢弘倧一家從杭州遷居到越州,也就是浙江紹興。
大家注意,不是攆走,也不是流放,而是遷居,錢弘俶給予了哥哥精美的住宅,豐厚的財物,以保證他在越州可以安度余生。
而為了保證錢弘倧的安全,錢弘俶甚至給哥哥安排了專屬的保鏢,把自己一個十分信任的叫做薛溫的將領(lǐng)派到哥哥的身邊貼身保護,還在臨行前專門囑托薛溫,說你一定要小心保護我的兄長,如果你被授意了什么奇怪的命令,千萬要小心思慮,因為那肯定不是我的授意。
就這一句話,可以說是把錢弘倧的命給救了。
因為就在不久之后,胡進思立刻秘密聯(lián)系到了薛溫,胡進思呢,這人太賊了,假傳詔命他都傳習慣了,這回他又假傳了錢弘俶的詔命,要求薛溫處死錢弘倧。
這要是平時,薛溫也許就照辦了,畢竟胡進思是領(lǐng)導,是權(quán)臣,人家發(fā)話了,你不辦也不行,但是好在錢弘俶已經(jīng)提前給薛溫打過招呼了,所以薛溫立刻就表示,說胡啊,我在接到國君命令的時候,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所以我絕對不敢擅自行動。
也就是說,薛溫直接就把胡進思給拒絕了。
事情到這一步,按理說胡進思也該放棄了,但是這哥們偏不,也許是怕有后患,也許是多年君臣積怨太深,胡進思是一定要把錢弘倧給弄死,所以幾天之后他竟然派了兩個刺客,翻墻跳進錢弘倧居住的宅院,想要刺殺錢弘倧,不料被錢弘倧給發(fā)現(xiàn),錢弘倧這回學聰明了,也不高聲呵斥了,而是立刻大聲呼救,他這么一喊,薛溫很快帶兵趕來,誅殺了刺客,這才算是化險為夷。
這事兒之后,胡進思也斷了要除掉錢弘倧的念想,因此錢弘倧在越州又繼續(xù)生活了二十多年才病逝。
這個曾經(jīng)驕傲的年輕人,如流星掠過王座,被權(quán)謀暗流傾覆龍椅,二十載孤燈黃卷間,他又該如何審視自己的一生呢?
弟弟,我沒有完成的事情,就交給你吧。
(首鼠兩端 何承訓)
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我們有必要提一嘴在整起事件中出場不多但卻極為關(guān)鍵的何承訓。
如果不是因為何承訓背叛了錢弘倧,錢弘倧就不會被廢黜,可也正是因為何承訓對胡進思的告密,錢弘俶才有了登上王位的機會,所以錢弘俶對何承訓的感情,是很復雜的。
殺了何承訓吧,不太好,因為好像何承訓也算半個功臣,不殺何承訓吧,他畢竟背叛了君主,不殺他就是對這種行為的縱容,所以這事兒很難辦。
何承訓本人也很矛盾,因為他也揣摩不透錢弘俶的心思,但是何承訓很會見風使舵,錢弘俶成了吳越國君之后,他立刻就跑去找到新國君,表態(tài)說,主公,胡進思擅權(quán)獨斷,始終是危害,所以還是趁早除掉他吧。
您看,這會兒何承訓又跑來對主公表忠心了,可是,對于這么一個壓根就沒有信譽可言,還有過叛逆前科的人,誰又能信任他呢?
尤其,是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們最為看重的三個品質(zhì),一個是孝,一個是忠,另外一個就是信。
信譽是什么?信譽是一個人靈魂的防偽印章,缺失信譽的人,將永遠無法通過人格的驗鈔機。
失信者如斷根菩提,縱使開花也是鏡中幻影,沒有信譽,你是寸步難行,而且信譽這東西一旦沒有了,很難找回,也極難修復,基本上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
何承訓已經(jīng)失去了公信力,他越是建議錢弘俶殺掉胡進思,錢弘俶就越是懷疑他會像之前那樣再度背叛自己,像胡進思告密,所以本來還猶豫不決的錢弘俶當即下令誅殺何承訓,省的這個不確定因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何承訓的死,四個字可評,那就是咎由自取。
而至于權(quán)臣胡進思,其實在史料中,一直有兩幅面孔。
(是非何論 胡進思)
在一種記載中(資治通鑒,吳越備史),他殘忍殘酷,手段強硬,有不臣之心,借故廢黜君王,迎立新君,而在另外一種記載中(十國春秋),被廢黜的錢弘倧倒成了一個反派人物,他荒淫暴虐,典型的昏庸君王,所以胡進思不得已才將其廢黜...
對于這種相同人物的不同記載,作者的看法是,胡進思形象的不同,本質(zhì)上,是歷史書寫服務(wù)于權(quán)力敘事的產(chǎn)物,封建時代,當統(tǒng)治者需要讓政權(quán)合法化,那么胡進思就成了被迫行動的忠臣,而當統(tǒng)治者強調(diào)君權(quán)神圣時,胡進思又變成了野心膨脹的權(quán)奸,說穿了,在很多時候,權(quán)力更迭旋渦中的道德標簽,都是勝利者書寫的結(jié)果。
錢弘俶成為吳越國君幾年之后,胡進思急流勇退,告老還鄉(xiāng),活到九十八歲,病逝。
何承訓死了,胡進思辭職了,這個人在家中坐,王位天上來的錢弘俶突然發(fā)現(xiàn),擺在自己面前的障礙都已經(jīng)被掃清,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當年哥哥想要成為的那個乾綱獨斷,魁柄獨持的吳越君王了。
時年,中原五代已經(jīng)進行到了后漢政權(quán)。
這個后漢呢,他是五代政權(quán)中疆域最小,實力最弱的政權(quán),甚至后漢的國力都未必能強過吳越。
他國勢微而本國強大,這對錢弘俶來說可真是一個好機會。
年輕人的雄心壯志已經(jīng)呼之欲出,誰不想要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況下成就一番功名大業(yè)呢?
可是,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于,那些自以為是執(zhí)棋的人,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成為棋盤上的棋子。
當他成為吳越君王的時候,他的胸中也許激蕩著開疆拓土的理想,所以,他不曾側(cè)目,沒有看到汴梁城頭漸次升起的紫氣已然漫過錢塘,精心修繕的佛塔在暮色中投下斑駁暗影,恰似五代十國最后的黃昏正在江南彌散。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吳越宮闕,個人的雄才終究不過是時代巨浪中的一葉扁舟,他以為在書寫史詩,實則是在完成早已注定的退場儀式。
聽起來很惋惜,可終有一天,錢弘俶會明白,這才是最好的歸宿。
參考資料:
《表忠觀碑》
《吳越備史·卷三》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六》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
李暉達.吳越國考古.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吳建華.吳越國王錢俶墓志考釋.中原文物,199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