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影院看《花樣年華》,旁邊的兩對情侶讓我印象深刻。
左側男有一張機關槍似的嘴,不停給另一半分析(聲音小是優點)。右側男嗑瓜子,另一半在影廳接電話,從觀影素質來看,他們真般配。
情人節當天看一部偷情主題的愛情片,這些情侶也是勇敢。
能在影院看《花樣年華》,是我夢寐以求的心愿。說《花樣年華》是世界影壇上影響力最大的華語片之一,沒毛病吧。
盡管我被影院的國語版惡心到了,但在大銀幕上看,沉浸感果然更強。看到結尾處,我突然明白空鏡的視聽邏輯。鏡頭運動方向從左到右——符合人視覺邏輯的運動方向,像極了一去不復返的流逝的時光。
然后,空鏡結束,豎排字幕出現。
觀眾需要從右到左讀豎排字母,這和空鏡方向相反。兩者結合起來的寓意:花樣年華已經過去,他們回不去了。
事實上,蘇麗珍和周慕云重回出租屋,蘇麗珍是從左到右,而周慕云則是從右到左,不同的運動方向也在暗示他們真的回不去了。
看《花樣年華》,就是在看周慕云和蘇麗珍克制又炙熱,靠近又疏離的愛情。重刷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們有沒有上船(本文船讀chuang)?
上船的可能性極高。
細節1,影片1小時13分鐘處,蘇麗珍和周慕云最后一次坐出租車。蘇麗珍低聲說:“我今晚不想回家。”
說完話,蘇麗珍輕輕把頭靠在周慕云的肩上,而周慕云握住了她的手。這一次,蘇麗珍沒有像之前那樣下意識地掙脫,而是回握了他的手。
這一夜發生了什么?
王家衛沒有拍,但我們可以猜。
在蘇麗珍說這話之前,兩人在那個經常玩角色扮演的地方有過一次談話。蘇麗珍說:“你可不可以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請注意,蘇麗珍說的話,不是命令,而是一種試探,一道給周慕云的選擇題。此時的她已經假戲真做,愛上了周慕云。
然而,周慕云說:“那我以后不找你了。”
這明顯不是蘇麗珍要的答案。而后,蘇麗珍在周慕云肩上哭,是她知道這是她和周慕云的最后一次了。
因此,蘇麗珍說今晚不回家,就是跨越此前堅守的界限,與周慕云在一起。
影評人毛尖說王家衛是一個不用船就能拍船戲的導演,這是事實。比如《繁花》的第21集,阿寶開車,李李坐車,這段戲像極了船戲的委婉表達。
在車上,李李的身體顛來倒去,睡得不安穩,李李始終沒有睜開眼,可見身體不是入睡狀態。
最耐人尋味的動作是李李的臉本來貼在車窗上,后來仰面,嘴巴微張。
這是李李的高·潮時刻。
身體后仰有助于增強快感,因此李李會情不自禁仰面朝天。嘴部緊閉后又張開,這是高潮時的正常反應。人在高潮時需要大量氧氣,鼻呼吸無法滿足身體需求,嘴巴會張開,輔助呼吸。
《花樣年華》公映版看不到周蘇二人的船戲,但影片給了第二個細節——蘇麗珍的肚子大了。
細節2,1963年,新加坡。蘇麗珍來到周慕云的房子里,拿走了鞋子,抽了周的香煙。這里有一個蘇麗珍的側面,她穿一襲藍旗袍,小肚子明顯,疑似懷孕的象征。
來個對比圖。
蘇麗珍和周慕云在一起的那一夜是1962年下半年。
這里也有可能,蘇麗珍不再注重身材管理,吃出小肚子。
但這個可能性很低,因為1966年的時間線,蘇麗珍有一個叫三歲四歲模樣,名字庸生的孩子,可見當時蘇麗珍確實懷孕了。
細節3,庸生的名字。
上世紀60年代,金庸、古龍、梁羽生被奉為新武俠三大宗師,庸生大概率是取材金庸和梁羽生的名字。周慕云在報社工作,副業就是寫武俠小說。片中有情節表明,周慕云和蘇麗珍一起寫武俠小說。
細節4,蘇麗珍去見女房東,女房東問”陳先生可好“,蘇麗珍笑盈盈地說”挺好啊”,然而,她的左手無名指沒有戒指,可見她已經離婚了。
或許有人說,蘇麗珍現在沒有戴首飾的習慣了。還真不是,蘇麗珍右中指是有戒指的。
通常來說,人在喝咖啡時,會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耳。
國際戒指的戴法,有“左手代表婚姻,右手代表愛情”的意義。這說明現在的蘇麗珍愛情的證明,沒有婚姻的事實。
我用周慕云和蘇麗珍可能上船的字眼,因為王家衛電影喜歡充滿留白和曖昧的氛圍,他們沒有上船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比如,蘇麗珍帶走庸生那段戲,她的左手有戒指,動圖看不清是哪個手指,我用排除法,確定絕對不是中指戴戒指,左手無名指戴戒指,是已婚的證明。
我們可以肯定這雙手是左手。原因是蘇麗珍穿的旗袍右側有盤扣(符合中式旗袍的常規設計,通常盤扣在右),說明圖像未翻轉,人物的左右手方向是真實的。
由此可見,蘇麗珍垂下的手是左手,而拿著東西的是右手。
蘇麗珍左手無名指戴戒指,這個版本的蘇麗珍與陳先生并沒離婚,庸生也只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名字而已。
反對這種觀點的,也能這樣理解,這一幕之前是周慕云望著蘇麗珍家的門,這是周慕云對蘇麗珍的想象,不是客觀事實。
關于周蘇二人沒有上船,還有個廣為接受的觀點,就是“克制”說。周蘇二人有愛情,但始終堅持發乎情止乎禮。這種處理會讓兩人有一種彼此深愛,卻沒有點破;彼此靠近,卻又保持距離的境界。
公映版的“遺憾感”,也能讓《花樣年華》別有風味——盡管,王家衛確實拍了兩個人的船戲。
話說回來,周慕云和蘇麗珍到底有沒有上船,終歸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論證。多義性向來是影視作品的特質之一,每個人都可以解釋作品,正如納博科夫所說,作品不僅僅是作者的表達,也是讀者靠閱讀來構建的世界。
A great writer’s world is always a magic world, and it is only by deciphering an enchanter’s spell that we can partake of its delight and relish the author’s very style and vision.
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at a work of art is invariably the creation of a new world, so that 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study that new world as closely as possible, approaching it as something brand new, having no obvious connections with the worlds we already know.
我想,這話同樣適用于影視作品。
比討論周慕云和蘇麗珍有沒有上船更重要的是,我們談論這個話題時,該如何證明我們的觀點。
比如我從一些細節推測,更相信兩人是上了船的,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拿出證據,與我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