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國內家電產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步初期,內地也曾有過一些品牌在市場上叱咤風云,但經過幾十年的市場洗禮和大浪淘沙,幾乎絕大多數都是折戟沉沙。現在,家電品牌已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山東半島地區,像陜西也曾經靚麗過的品牌已銷聲匿跡,成為行業的一個個記憶。
秦儀||撰文
現在行業說起家電,都會想到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這三個集中布局區域,這里集中了家電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才造就了中國家電產業的后來居上,成為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市場的一張名片。
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家電制造企業雖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等地?。像內地的北京、天津、沈陽、四川、陜西、河南等地也有相當不錯的家電企業,其中像四川、陜西、甘肅等絕大多數是得益于三線軍工企業“軍轉民”的結果。
當年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催化作用,涌現出了一些家電制造企業,創立了很多品牌。因為,改革開放初期是物資短缺時代,消費者沒有任何選擇,只要能買得上就是一種福分。因此,也造就了家電企業群雄并起,成為中國家電產業起步時的一種熱鬧場景?。
以陜西為例,雖然是內陸省份,卻是在西北區域處于經濟的強勢。受當年國家軍工三線企業布局,有不少涉及電子、機電等工廠,在經濟轉型大潮中進行軍轉民的改革。因為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家電、消費電子是最容易跨界的突破口,具體來說:
?黃河牌黑白電視機。黃河電視隸屬于軍工企業的國營黃河機器廠,是國家“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之一,1953年籌建,1958年建成投產。黃河軍轉民做電視比較早,有典型意義。從黑白電視機開始,一直發展到彩電,以黃河作為品牌,并憑借技術優勢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民用產品之一。?1994年以西安黃河(SH600831)名在滬市登上資本市場(后被陜西廣電網絡傳媒借殼而退市)。?
如意牌電視機。1984年,由國營762廠、陜西彩色電視機廠和陜西秦川拖拉機廠組建的國營陜西廣播電視設備廠,從日本引進了現代化的彩色電視機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年產量達15萬臺如意牌彩電,以其可靠的質量保證榮獲國家銀質獎,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為當年的緊俏商品。
海燕牌電視機。作為陜西彩電業的代表品牌之一,由西安無線電一廠從黑白電視機做起,上個世紀80年代引進了日本勝利公司(JVC)生產線,生產的海燕牌電視機曾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份額。從1981年到1994年,海燕牌電視機先后197次榮獲電子工業部和省、市政府頒發的各種榮譽。
雙鷗牌洗衣機。雙歐洗衣機是陜西寶雞洗衣機廠在上個世紀生產的產品,其產品以高質量和耐用性著稱。曾有媒體報道,在陜西農村發現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雙歐洗衣機現在還能正常使用,可見其產品質量之上乘。其一條廣告中“秀蘭,洗衣機我已經買好了,是雙鷗牌的……”這句臺詞深入人心,至今還有人記憶不忘。?
長嶺-阿里斯頓冰箱。是由寶雞782廠(長嶺機器廠)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技術生產,當時配備意大利壓縮機,質量上乘。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典國貨,擁有軍工品質,耐用性真的超高。1994年的老冰箱至今仍然正常運作,完全沒有問題,這充分顯示了它卓越的品質和可靠性。
長嶺空調。長嶺不僅冰箱產品出名,其實也曾經有過長嶺牌空調,有句廣告語令人記憶深刻,“長嶺空調——大樹下面好乘涼”令90年代的人記憶尤新,產品也曾輻射到周邊省區,現在還有人貼牌在一些區域市場銷售。
此外,陜西還曾出現過像寶花空調、烽火收錄機等家用電器產品。其中,由國營烽火無線電廠生產,以其優秀的接收效果和省電特性著稱烽火收錄機,?在物資短缺時代曾經有過一絲名氣,不過都是曇花一現,不僅在市場沒有大的影響力,也沒有在市場持續下來。
此一時彼一時,當年陜西風靡全國的家電品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也就在當地還有年長者能夠有些記憶,而在全國家電行業中很少有人再提及。為什么曾經火爆過的陜西家電品牌,會逐步淡出行業的視野呢?家電魂以為,大概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不具備產業鏈優勢。陜西雖然工業基礎不差,有很多50-60年代國家布局的工業企業,加上文革期間遷來的三線企業,形成了在西北雄厚的工業制造能力。因此,在改革開放初期,在軍轉民大潮中能夠脫穎而出像西安黃河、陜西長嶺等企業。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沿海的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憑借地理優勢,形成了家電輕工完整的產業鏈,而陜西只能靠老底子支撐。當沿海區域的家電產業鏈形成后,陜西雖有制造優勢卻缺乏產業鏈配套的短板就顯現出來。沒有產業鏈支持,就不可能有價格和資源上的優勢,在極度的市場競爭面前敗下陣了就顯而易見。
二是隸屬不同難以整合。就以陜西彩電產業來說,曾經的黃河、如意、海燕都是陜西的驕傲,計劃經濟時代都是各個省份拿指標采購的緊俏商品。隨著,國內電視業的整合加劇,品牌兼并成為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年陜西三大電視品牌也有兼并整合的訴求和安排,但整合難度卻凸顯出來。西安黃河隸屬于國防兵工系統,如意電視隸屬于省經貿委,海燕電視隸屬于西安市。不同系統之間利益沖突,導致了整合難以實施,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三是內地企業機制不活。在市場經濟下經營,就是看誰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進行市場策略的調整。但陜西的家電企業,普遍都是國有企業,且處于內地。長期以來都是按照計劃經濟那一套來操作市場的,一遇到市場的變化,應對起來就顯得笨拙遲鈍,根本無法與沿海企業的靈活機智相抗衡,在市場上節節敗退也是情理之中。就連秦嶺南邊的長虹都競爭不過,退出歷史舞臺也就不難理解了。
時移世易,在陜西,人們懷舊曾經紅火的三大電視品牌時會有些驕傲,不過更是會有些失落和嘆息:黃河斷流!如意失意!海燕折翅!這一切曾經的美好在今天只能成為一種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