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六姊妹》中的何家文,長相出眾,頭腦聰慧,性格溫柔,年輕時追求者甚多,但她卻選擇嫁給了平平無奇的陳衛國,很多人替二姐惋惜,覺得二姐的資質有些“浪費”了。
好在陳衛國雖然條件一般,但人品很好,對家文也是真的不錯,同時他的母親,陳老太太對家文也是真心疼愛,事事都比較護著她。
所以二姐嫁過去,基本上沒有什么婆媳矛盾,前期看起來也比較順遂美滿的。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彌補了觀眾心里的惋惜和不平。
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普通平淡的幸福生活,二姐也沒能過上多少年,就迎來了變故。
婆婆年紀大了沒幾年就病逝了,隨后丈夫陳衛國也因癌癥離世了,失去了兩個主心骨,何家文在何家就失去了依靠,日子一下變得艱難起來。
之前陳家老大因為結婚多年沒有孩子,陳老太對他們頗有不滿。在陳衛國與何家文結婚之前,她就明地要求他們兩口子要比其他兄弟姐妹多出些份子錢,偏心老二非常明顯。
后來何家文和陳衛國結婚后很快就有了兒子,這讓陳老太太更加歡喜,因而更加偏心疼愛何家文,平時相處上也毫不掩飾這種偏愛。
表面上看,這對于何家文是很好的。自古“婆媳關系”就是一大難題,而她能遇上個這么疼愛她的婆婆,真的很幸運。
然而也正是陳老太太的這種做法招來了陳老大兩口子對何家文的嫉妒,只不過在陳老太和陳衛國在世時,他們即使心有不滿也不敢怎么樣。
但是當陳老太太和陳衛國都相繼離世后,這其中的弊端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何家文在何家失去了庇護,變得孤立無援。陳老大兩口子沒了掣肘,開始變著法子欺負她。
他們不僅惦記著她的孩子,還想著把何家文趕出何家,可以說,沒了依靠的何家文就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他們宰割。
02
而造成這個結果,陳老太其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可以說她是始作俑者。
或許表面上,大家看到的,只是她對何家文的重視和疼愛,無論是求親時的重金聘禮,還是婚后對她的偏愛有加,看起來都是一個好婆婆的做法。
然而深入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做法其實非常自私的,根本沒有長遠地為她考慮過,甚至也沒有為整個家族考慮過。
首先,老太太活了大半輩子了,多少還是懂些人情世故的。
她會不知道自己這個大家庭的復雜人際關系嗎?她會蠢到看不出陳老大兩口子對何家文夫婦倆的“看不順眼”嗎?
但凡她上點心,都會知道從中調和關系,讓他們能和平共處,而不是從中“添把火”,加劇陳老大夫妻對何家文的嫉恨。
而且她的離逝,是屬于生老病死,并非突然,在生病之際,她完全是有時間考慮這些問題彌補這種“過失”的(比如把兒女挨個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談談心說說話),但她什么都沒有做,只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何家文。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雖然何家文畢竟也不是她親兒女,但陳衛國是啊,她不僅沒有為他們周全考慮,反而還間接地坑了一把。
只能說,陳老太太其實并非一個明事理的好長輩,也真的沒有那么疼愛何家文。
這或許確實是她認知不足,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也或許什么都懂,但是架不住內心的真實喜好,只在乎家族是否后繼有人,自己是否有人盡孝,不管其他。
03
我們說,因果關系,種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時候這個果不僅僅是落在自己身上,也會在子女甚至在整個家族身上。
一個家庭(尤其是子女眾多的家庭),若是種下了不公正的因,結果就是家人不睦,遇到困難各踹心思不團結。
在陳衛國查出癌癥兩口子極其艱難時期,陳家其他兄嫂并沒有雪中送碳支持他們,反而在陳衛國離世后就開始為難欺負何家文,以至于她后面不得不帶著兒子改嫁。
陳家的這個果便是陳老太太一手種下的。
人生在世,還是要多自省,凡事多掂量下對錯,盡量多種些好的因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