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客商在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的招商引資項目因政府供地違約而擱置了十余年,在此期間,歷任領導“新官不理舊事,前腐后繼”,為掩蓋違法違約與行政不作為等責任,先后通過司法立案調查,低價拍賣以及發起違約賠償訴訟等一系列神操作,試圖迫使投資商在沒有獲得任何補償的情況下凈身出“射”,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射陽經開區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廠房已荒廢多時
投資汽車電池項目,因供地違約擱置十余年
2012年,廣東客商代表羅先生,應鹽城市委市政府、射陽縣委縣政府領導考察珠海后之邀,率領投資與技術團隊進駐江蘇射陽經濟開發區(簡稱“射陽經開區”),啟動新能源汽車電池、總改裝車間以及研發、試驗、展示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在當地投資成立了江蘇科德豐新能源實業有限公司(簡稱“科德豐公司”),計劃先投資1億元,滾動投資10億元,并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
雙方簽署的10億元投資合作協議
為促進項目早日落地建設,射陽經開區約定提供約320畝土地,承諾以1萬元/畝的優惠地價向科德豐公司提供建設用地,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然而,在僅交付約158畝土地的情況下,射陽經開區為完成當年招商引資任務和業務提成,出具了承諾書,承諾未能按約提供足額土地愿承擔所有經濟損失和法律責任,并下達了進場通知書。
射陽經開區管委會承諾承擔因用地指標造成的損失
為此,科德豐公司在前期獲得的158畝土地上新建了廠房,誰知在土地掛牌出讓過程中,射陽經開區管委會出現“失誤”,致使科德豐公司無法按圖紙完成施工建設,導致廠房先天性違章,也無法辦理相關產權證,與承建商江蘇中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苑建設公司”)簽訂的整體承建合同也被視為無效合同,引發訴訟。該訴訟也成為事后法院低價拍賣科德豐公司廠房的直接緣由,造成直接本息損失達1400萬元。
科德豐公司投重金建設的廠房
科德豐公司反映,為了推進項目整體建設,曾多次向射陽經開區管委會提交報告,請求足額履行土地供應協議。然而,原本申報的400畝土地被挪作他用,射陽經開區歷任領導層因“違法行為”受到調查。新任領導層選擇不理會前任留下的“問題”,導致該項目無故拖延了十余年,錯失了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也引發公司股東投資熱情下降并產生內部矛盾。
行政亂作為,各種“圍獵行動”接踵而至
由于射陽經開區將原本計劃劃撥給科德豐公司的土地挪作他用,未能履行既定的協議和承諾,導致相關項目建設陷入停滯。2015年,中苑建設公司以科德豐公司“拖欠工程款”為由,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科德豐公司辯稱,按雙方合同約定,并未拖欠工程款。該案件經過多次審理,直至2019年才作出終審判決,在此期間,射陽法院以訴訟保全為由,查封了科德豐公司近9000萬元的全部資產,這顯然是一種司法不公。2019年,中苑建設公司啟動破產程序,而到了2023年,法院對科德豐公司的建設項目進行強制低價拍賣,此舉為公司解散埋下伏筆。
在此期間,射陽經開區為掩蓋各類違約行為,在2019年鼓動科德豐公司股東林某某以誣告法人羅先生“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和挪用公司資產”為由進行舉報,計劃以刑案“逼走科德豐公司或者法人股東羅先生,當地公安機關歷經4年多立案偵查,最終因查無犯罪事實,在2023年10月撤銷了該舉報案件。
這一“捉放曹”事件加劇了科德豐公司股東間的矛盾,并對股東追加投資以挽救企業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亦對當地的司法環境產生了不良影響。
與此同時,2021年8月,射陽經開區通過提供高額補貼,成功吸引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駐,成立了鹽城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5000萬元,主要經營范圍包括電池的制造與銷售。這一汽車動力電池項目的引進,標志著科德豐公司從備受寵愛的“寵兒”淪落為被冷落的“棄兒”。
2023年3月13日,江蘇萬方源土地房地產評估測繪咨詢有限公司出具了評估報告和房地產估價結果,科德豐廠房的總價值為8515.64萬元。經過兩輪拍賣程序,同年12月7日,射陽縣廣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射陽廣源資產”)以4440.24萬元的底價成功“收割”了科德豐公司評估總價值8515.64萬元的資產。
科德豐廠房評估總價值超8500萬元
射陽廣源資產以底價抄底廠房和土地
射陽廣源資產由江蘇裕華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省射陽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分別持有90%和10%的股份。裕華投資集團則由射陽縣人民政府全資控股。廠房被以5.2折的低價強制拍賣,科德豐公司面對這一結果無處喊冤。
對于這一系列的圍獵行為,射陽縣相關政府部門究竟是采取旁觀態度還是助長其發展,外界觀察者不難作出判斷。
惡意訴訟,旨在“吃干榨凈”投資商?
2023年7月,射陽法院低價強拍存續的科德豐公司項目后,針對本應由科德豐公司自行處理其債權債務糾紛,然而卻作出了“吃干榨凈”的策略。
2023年7月,射陽法院根據中苑建設公司的請求,對科德豐公司的廠房項目進行低價強制拍賣。按照常理,拍賣款應由科德豐公司自行解決其債權債務問題。然而,射陽經開區卻作出“吃干榨凈”的措施,通過訴訟讓投資商凈身出“射”。
2023年年底,射陽經開區追討射陽縣政府曾支持的1713.65萬元獎勵補助款和971.3萬元利息,合計2684.95萬元,訴訟至射陽法院要求科德豐公司返還這筆款項。由于《投資合作協議書》中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最終自行撤回了訴訟。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2024年9月,射陽經開區再次以“政府獎勵補助款項、利息損失及施工損失等”為由,向射陽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科德豐公司賠償2684.95萬元,但這一訴求同樣未在《投資合作協議書》中得到明確約定。
科德豐公司認定射陽經開區存在違約行為,歷任領導層“新官不理舊事,前腐后繼”,為掩蓋違約及行政不作為等責任,采取了包括司法立案調查、低價拍賣以及違約賠償訴訟在內的一系列策略性行動,導致投資企業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
為此,科德豐公司無奈提起反訴,要求賠償包括投資成本損失5700萬元、財務成本損失3875萬元、向第三方支付的利息損失600萬元、土地使用稅損失300萬元以及因土地被法院拍賣產生的所得稅損失400萬元在內的總金額,共計9700萬元。
為何不在低價拍賣前主張權益并提起訴訟索賠,而選擇在拍賣結束后才采取法律措施?射陽經開區的此番做法引發質疑,究竟是出于“見財起意”還是“趁火打劫”,顯然難以自圓其說。
相關報道宣稱:“近年來,鹽城市市政府連續五年無敗訴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連續兩年達到100%。”這難道就是當地所追求的司法環境嗎?在炫耀這份成績背后,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廣東客商投資巨額資金,政府供地違約,期間遭遇相關機關與單位圍獵,致使項目擱置十余年,低價強行拍賣后,又通過所謂的賠償訴訟對投資商“吃干榨凈”,難道這就是射陽縣宣稱的良好營商環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