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試件尺寸符合要求!”在一個看似中央廚房的工作臺上,重慶華盛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盛檢測”)試驗組長吳念抄起游標卡尺測量著一塊黑乎乎的瀝青混合料試件,同時另外一位同事復述并記錄下試驗數據。這是她今天檢測的第48塊。
“正在做的是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試驗,等所有性能驗證合格、并出具報告后,就可以用于指導施工了。”吳念小心放下工具,轉頭告訴記者,“這事看著容易,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吳念正在檢測。吳富強 攝
她指了指地上擺著的多種材料,譬如要按照公路的等級、工程特點、天氣情況、路上車流量、使用材料種類,還有委托方的具體要求,來試著計算搭配不同規格的碎石、砂、瀝青等原材料,找出混合的最佳比例。然后,按照這個比例準備好材料,并放到烘箱加熱到一定的溫度。
隨后就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它們放進攪拌機里進行攪拌,成型不同試驗所需的試件。接著,對這些試件進行各種性能測試,比如檢測它們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等,并把測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吳念正在檢測。吳富強 攝
“這個過程,簡單來說,就像是按要求調配出一個秘方來做菜,只不過這里做的‘菜’是用來測試公路材料的好壞,確保公路建得既結實又耐用。”吳念說,入行13年來,除了瀝青及瀝青混合料,她還負責管材、混凝土等檢測,對這些材料性能數據了然于胸。
看似單調枯燥,但吳念做的事可以說意義重大,“在這里經檢測給出科學的數據指標并拿到報告后,有了科學、公正的實驗數據作為硬核支撐,工程現場才能進入下一步施工工序,也就是工程每步行動的重要前置條件。
“一想這些就很有成就感和使命感,”吳念坦言,“為保證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科學、公正,所有材料均為盲樣檢測,雖然不知道手里的材料會用于具體的哪個項目,但是我知道它們已經遍布在了祖國各大建設項目上”。
在華盛檢測,像吳念一樣的一線檢測人員還有200多位。
“春節期間,為保證委托方送檢不斷檔,我們都一直在開門檢測。”華盛檢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在科學城的政策支持和鼓勵下,公司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發展速度,加大智能設備投入力度,繼續擴大智能化檢測,自研、采購采購了多臺智能檢測設備,逐步邁入自動化檢測和智能化管理新時代。
▲智能化檢測設備。吳富強 攝
據介紹,近兩年,華盛檢測引進了混凝土智能壓縮試驗系統,用于混凝土材料力學性能檢測,集智能機器人、計算機及軟件系統、測控系統、液壓控制系統于一身,具備多種智能化功能,大大節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系統自動采集、上傳、同組試件自動歸攏生成原始記錄,記錄不可更改且減少人為錯誤,排除人為因素影響,使數據輸出更準確、可靠,穩定地輸出檢測結果。”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可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100組預計4小時左右完成。
記者了解到,科學城作為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的承載地,一直致力于推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目前通過完善政策支持、優化空間布局、強化招商引資、培育重點企業、提高準入效率等多項措施,已逐漸成為重慶集研發、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知識產權于一體的綜合性質量基礎設施服務高地。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室外工程檢測。受訪單位供圖
據介紹,2023年底華盛檢測公司搬遷至科學城,科學城積極對接用地用工需求,在短時間內落實了近9000平方米的場地,讓企業得以順利落戶,業務涵蓋建筑材料、道路、橋梁、隧道、主體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邊坡、建筑門窗、建筑幕墻、建筑節能、建筑機具、室內環境等多個檢測領域,去年全年檢測報告超過10萬余份。
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升在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我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支撐,助力打造千億級檢驗檢測產業集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