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視光,乃至整個大健康領域,依視路陸遜梯卡都算得上是最深諳“融合”要義的公司之一。
依視路陸遜梯卡,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部經典品牌的融合史。1849年,依視路的前身依視(Essel)光學公司在巴黎成立;1972年,依視和鏡片廠商視路(Silor)合并,更名為依視路(Essilor),開啟了在眼視光領域的擴張之路;2018年,依視路又與全球最大的太陽鏡公司陸遜梯卡(Luxottica)合并,成為今天的依視路陸遜梯卡。
融合帶來的不僅是規模效應,也奠定了通往全球領導者的堅實路基。到今天為止,依視路陸遜梯卡在全球150個國家擁有20多萬名員工、600個生產基地和1.8萬家門店,集團旗下擁有依視路、全視線、雷朋、歐克利、柯達、暴龍等150多個知名品牌。
中國是依視路陸遜梯卡全球化戰略的核心陣地。進入中國市場30年來,該集團在中國已經擁有9家工廠、3個研發中心、超過1400家零售門店和25000多名員工,成為中國眼視光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如果說同業并購、走向世界,是依視路陸遜梯卡構建眼視光帝國的第一步,那么在主張個性化和技術驅動的當下,集團對“融合”也有了新的定義:對內,跳出產品和品牌序列,試圖構建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整體解決方案;對外,把觸角延伸到眼科疾病診斷、智能硬件乃至聽力科技的前沿。
“行業在變革。作為領導者,這是我們的價值,也是我們的使命。”在依視路陸遜梯卡大中華區專業視覺健康總裁林國樑看來,眼視光是一個半醫半商的行業,既有專業醫療屬性,又要滿足消費者多元和個性化的需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能夠深刻感知,快速反應,并為一些未知的探索付出商業認知以外的努力。
近日,我們在上海見到了林國樑,他于2018年加入依視路陸遜梯卡,推動了集團深耕中國市場的一系列戰略舉措。
圖:依視路陸遜梯卡大中華區專業視覺健康總裁林國樑
在對話中,林國樑反復強調“專業”和“初心”。他說這幾年,自己始終記得的一個場景是,在一次公益活動中,他見到一個已經近視400度卻從未戴過眼鏡的孩子,當那個孩子第一次戴上眼鏡,興奮地對他說:叔叔,我看到了!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或許真的改變了那個孩子的人生。
“所以我一直認為要堅守眼視光行業的初心,提升行業的專業價值,切實改善人們的眼健康。”
全球業績強勢增長,堅定看好中國市場
采訪前夕,依視路陸遜梯卡公布了2024年業績,集團層面延續了強勢增長。而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同樣穩健。
連續7年參加進博會,推動智能生產基地項目落地,持續加大與本土眼鏡企業的合資合營,攜多款新品亮相上海眼鏡展……這些舉措無一不彰顯了依視路陸遜梯卡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健聞咨詢:依視路陸遜梯卡2024年全球及中國市場業績如何?
林國樑:2024年我們總收入是265億歐元,同比增長6.0%,連續第四年達成業績增長目標。調整后的營業利潤率達到17%,與 2023年相比增長50個基點,證明了集團在通脹不利因素下擴大利潤率的能力。所有主要品類都表現良好,光學業務約占集團全年總收入的3/4。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市場,近視管理產品星趣控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增長約50%。
健聞咨詢:今年3月的上海眼鏡展,集團會有哪些重要新品亮相?
林國樑:我們將聚焦近視、光管理和成人調節力三個品類,展示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解決方案。比如針對近視管理,我們已有星趣控鏡片。臨床試驗表明,對比單光鏡片,當每天戴鏡時間超過12小時,依視路星趣控鏡片延緩近視加深平均達67%。這次上海展,我們會進一步推出首款依視路?星趣控?眼鏡,它不僅僅是單個鏡片產品,而是包含鏡片和框架,給消費者提供整副成鏡。這款產品為3-12歲中國兒童量身定制,充分考慮他們的面部特點,結構和材質兼顧安全、穩定、舒適,幫助孩子達到星趣控鏡片建議的配戴時間,提高近視管理效果。
在光管理領域,我們會上市全視線?GEN STM動態感光鏡片。這款產品歷時5年研發,實現了更靈敏的光線反應速度,能夠在25秒內從透明變為暗深,2分鐘褪回透明,在不同光線條件下都能保持最佳視覺效果和光線防護。
在近疲勞領域,我們帶來了柯達優尼柯浩視漸進多焦點鏡片,采用創新的動態視覺穩定技術(Dynamic Viewing StabilizationTM),改善泳動現象干擾,消費者調研顯示動態視覺滿意度提升13.6%。
此外,我們還將在展會期間發起多項合作,攜手生態圈伙伴引領行業發展,比如聯合專家探討近視預防共識內容框架與國家行業標準、啟動2025追光者志愿者聯盟公益行動等等,我也借此機會歡迎各界朋友到我們的展廳來逛逛。
健聞咨詢:即將舉辦的2025年度戰略溝通大會,對集團有何意義?本次大會與以往的經銷商和客戶大會有什么不同?
林國樑:這是我們首次以全面整合的形象舉辦戰略溝通大會,匯集了旗下所有業務單元和子公司,面向全中國的經銷商和客戶,打造一場視光盛會。
鑒于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消費習慣的轉變,加之市場內卷,技術迭代,消費者對視光行業的價值缺乏認知,如何應對挑戰、探尋機遇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我們想通過此次大會,和大家一起探討行業現狀,并提出應對之策。我認為大家要回歸初心,一方面堅守視光的專業價值,通過樹立共識、建立規范,重塑行業人、貨、場,最后以統一的聲音觸達消費者。另一方面,打造品牌價值,服務個性化需求,讓每一副眼鏡成為消費者表達自我的象征。
健聞咨詢:扎根中國市場多年,依視路陸遜梯卡如何賦能中國合作伙伴和本土眼鏡企業提升產品及服務質量,推動行業發展?
林國樑:我們希望和本土市場一起成長,所以一直在推動資源共享,包括剛剛提到的在全行業建立并推廣專家共識,聯合地方政府開展視光師技能培訓,培養本土人才,規范行業服務。
除此之外,從2010年開始,集團開啟了本土合資模式,與中國本土企業達成深度合作,逐步實現深耕中國市場的同時,也推動國內眼鏡產業轉型升級。而在視光資源匱乏的地區,我們的包容性商業模式2.5新視代,一直致力于搭建專業服務網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經培訓了大概1萬名愛眼伙伴和護眼大使,為超過1.5億人帶來可持續的視光服務和產品。
深刻洞察用戶需求,賦能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數碼多屏時代,眼健康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數據統計,全球范圍內共有27億近視人群,其中1/3為兒童青少年。在中國,近視人口多達6億,近視防控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視光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充滿機遇。
此外,得益于消費者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覆蓋全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需求巨大。針對全生命周期眼健康需求,依視路陸遜梯卡圍繞眼球發育(0-18歲)、穩定(18-40歲)、衰老(40歲以后)三個階段的不同需求,不斷研發并推出近視管理、成人調節力管理、戶外光管理等多品類創新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視力健康解決方案。
健聞咨詢:中國近視群體正在快速增長,從企業的視角來看,近視防控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預防和視力管理方面,集團有哪些最新舉措?
林國樑:在數碼多屏時代,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增加,隨之加劇的便是近視早發高發的態勢;其次,在偏遠地區,愛眼護眼意識薄弱,且視光資源相對匱乏,當地兒童青少年難以獲得專業的視光服務和產品。此外,專業視光人員不足也是一大挑戰。
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我們致力于豐富和完善近視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過去,我們可能更多關注的是6-18歲的人群,并盡可能延緩高度近視的發展。然而,隨著近視關口前移,我們服務的人群也在逐漸擴大到6歲以前。在產品技術上我們也不斷創新升級,除了星趣控外,我們還有搭載點擴散技術的產品、角膜塑形鏡、軟性親水接觸鏡等,并且在積極探索不同產品的聯合應用功效,例如框架眼鏡和軟鏡的搭配。再比如,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有單眼近視的問題。為了給這些孩子一個可選的防控手段,因此推出尼康控優點平光鏡,這一產品的臨床研究也在積極籌備中。
另外,目前很多研究都聚焦近視發生后的診療和管理,而忽視了前期的預防和后期的隨訪環節。因此,我們也提出并推廣近視全流程管理理念,即:科普-建檔-診斷-預防或控制-跟蹤隨訪。比如,通過視力數據追蹤,及時發現進展式近視,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健聞咨詢:除了近視防控以外,針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還有哪些需求是沒有被滿足的。集團有什么解決方案?
林國樑:以成人調節力為例,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所伴隨的近距離閱讀強度的增加,不少人在40歲左右就提前出現老視(老花)現象。作為首個漸進片品牌的發明者,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多年來致力于推廣漸進品類,持續關注成人調節力問題。
去年,我們在進博會期間帶來了將數字鏡像技術應用于漸進鏡片設計的創新產品。基于AI的獨家數字鏡像技術可以創建出配戴者的鏡像虛擬人,并根據戴鏡者的處方光度、生理和視覺行為進行個性化設置,從而提供更流暢的視覺體驗。
而為了消除老視帶來的年齡負面聯想,集團還攜手專家共同推動“老視”重命名為“近疲勞”,從而減少消費者心理抵觸,提高干預意愿。未來集團將持續提高這一新名稱、新概念在廣大眼視光從業者中的認知,更好地教育和觸達消費者。
跨界時尚、視聽和醫療科技,重新定義行業邊界
15億美元全資收購潮牌Supreme,和Meta簽訂10年合作協議開發智能眼鏡,接連布局眼科疾病診療領域,推出集成助聽技術的新款眼鏡……過去這幾年,依視路陸遜梯卡的觸角已經遠遠延伸出了傳統視光行業的邊界。
跨界融合的背后,是集團更為長遠的戰略考量。“我們不滿足于停留在只是視光行業的領導者,更希望成為頂尖的科技公司。比如說對于聽力科技的探索,最終還是體現在眼鏡這一有形的產品上。”林國樑告訴《健聞咨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視路陸遜梯卡在重新定義視光行業的邊界。
健聞咨詢:依視路陸遜梯卡近幾年的投資并購,除了進一步鞏固在傳統視光行業的優勢,還涉及時尚、科技等領域,請問是基于怎樣的戰略考量?
林國樑:視光行業具有半醫半商屬性,這也體現在集團增長的三大支柱:經典品牌、醫療科技、跨界可穿戴設備。尤其在中國,我們的發展戰略始終立足眼健康技術的發展和專業服務,成就于品牌迎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基于這一發展戰略,集團在去年全資收購Supreme,更加貼近年輕消費群體,提升品牌價值。
另外,科技的進步將給傳統視光行業帶來深遠變化,所以我們不滿足于停留于只是視光行業領導者,更希望成為頂尖的科技公司。集團在醫療科技和智能眼鏡這兩個領域的布局,本質上都是希望基于眼鏡這個品類的特性,推動新領域和品類的增長。
健聞咨詢:你們還收購了Nuance Hearing和Pulse Audition這兩家聽力領域的初創公司,眼鏡與聽力科技的跨界融合,未來值得怎樣的期待?
林國樑:全球范圍內有12.5億患有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人群,然而消費者常常因為外觀、舒適性、成本等因素而猶豫是否佩戴矯正設備。研究顯示,全球未被滿足的需求缺口達83%,我們覺得,把非接觸式聽力技術無縫集成到眼鏡,具有較大的用戶需求和市場潛力。
近期,我們融合了聽力科技的時尚眼鏡Nuance Audio已經獲得FDA和歐盟CE的批準,有望于第一季度在美國上市。我也期待盡快把這款產品帶給中國消費者。
健聞咨詢:智能眼鏡被看作繼手機之后的下一代移動終端,集團旗下品牌雷朋與Meta在智能眼鏡領域的合作進展如何?
林國樑:2019年,集團就和Meta確立了合作關系。2021年和2023年,我們分別推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雷朋Meta智能眼鏡,已經在北美、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上市銷售。產品發布以來已售出200萬副,市場反饋很不錯。為此,集團和Meta簽訂十年長期協議,繼續協同開發多代智能眼鏡產品,計劃到2026年底,實現年產1000萬副。
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性,目前智能眼鏡行業仍處于嘗試階段。在我看來,一旦技術和市場成熟,智能眼鏡在中國的發展勢頭會非常迅猛。我們也在同總部積極溝通協調,盡快把海外的創新產品和經驗帶入中國市場,適應本土市場并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