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德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建國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加強執(zhí)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還多次出國訪問、會見外國領導人,增進了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友誼。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
朱德革命軍事生涯的出發(fā)地
朱德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的重要領導人,是偉大的革命家和軍事家,他從青年時代就萌發(fā)了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立下了拯救民眾于水火的志向。 朱德從18歲起先后考入四川南充中等學堂和成都體育學堂,萌生了“教育救國”的愿望。1908年,朱德應聘回故鄉(xiāng)四川儀隴縣立小學校任體育教習兼庶務,立志要為家鄉(xiāng)做有益的事。但在與封建舊勢力的抗爭中,朱德逐漸對單純的“教育救國”感到失望,決心尋找一條新的救國之路。1909年初,朱德踏上了遠離故鄉(xiāng)之路。行前,他寫詩贈友:“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23歲的朱德離開四川儀隴家鄉(xiāng),與其好友敬溶,徒步跋涉70多天,來到昆明,幾經(jīng)周折,終于于1910年2月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朱德對于能夠錄取入云南陸軍講武堂,曾激動地說:“這是我尋找多年的地方!”又說:“我一心一意投入講武堂的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這樣拼命干過。我知道我終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國于水火的道路。”(朱敏:《我的父親朱德》第53頁,遼寧出版社1996年版)。后來在延安朱德與威爾斯談到被錄取到講武堂后的心情時說:“我的志愿老想做個軍人,而這個講武堂,在當時是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學生很嚴格,我竟被錄取,非常高興。”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無疑成了他人生中可貴的、也是關鍵的一步。從此,朱德走上了不斷探索、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開啟了人生的嶄新階段。
清末的云南陸軍講武堂正如朱德回憶說,“誰人都知道,云南是辛亥起義后首先響應的省份之一,但大家還不知道,那里有一批人不聲不響,埋頭培養(yǎng)革命力量的艱苦工作。”(《辛亥回憶》,《解放日報》1942年10月10日)作為當時最進步、最新式的軍事學校之一,云南陸軍講武堂不僅規(guī)模較大,課程較完善,教育質量較高,而且充滿著革命的氣氛。他自信找到了一條可以拯救中華民族的道路,把學習和訓練看作是實現(xiàn)救國目標的必要條件,以飽滿的熱情、刻苦的精神,專心致志地學習。1910年12月,為適應新軍對下級軍官的迫切需要,從丙班及隨營學堂中選拔優(yōu)秀生編為特別班。朱德被選入特別班。為了豐富軍事知識,迅速增長才干,朱德常常在熄燈號吹過之后還挑燈夜讀。30年后,已擔任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專門提及蔡鍔所編《曾胡治兵語錄》對他帶兵、作戰(zhàn)的幫助。通過不懈的努力, 朱德在學校組織的體能訓練和一系列體育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他的堅毅勇敢和刻苦好學,深受師生好評。他的同學楊如軒回憶道:“朱總在講武堂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刻苦好學。哪怕休息時間,他都用來看書或鍛煉身體。不論學科術科,朱總是名列前茅。他的術科更是特別出眾。比如在體操方面,他過天橋、跳木馬都表現(xiàn)得特別勇敢,給人以非常英武的印象。他指揮隊伍,喊口令,更是全校之冠,聲音洪亮,動作干凈,氣宇軒昂,博得教官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日本領事、法國領事到講武堂參觀,李根源總辦都是指定他和朱培德出來指揮。” 所以當時有“模范二朱”之稱。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朱德全面掌握戰(zhàn)略、戰(zhàn)術、攻防、追堵以及射擊、劈刺、沖鋒、爆破等各項軍事技能,具有較全面的軍事素質和作為一名軍官所必須具備的戰(zhàn)斗力。可以說,講武堂的學習、訓練對朱德最大的影響是使其學到了較為系統(tǒng)的軍事理論知識和基礎的軍事訓練,這為他后來成為滇軍名將,在人民軍隊中成為眾望所歸的總司令,打下了扎實的軍事理論和實踐基礎。朱德在《辛亥回憶》中,把講武堂喻為“革命力量的熔爐”。朱德在講武堂學習期間,深受反清革命思想的感染。秘密閱讀了《云南》、《天討》、《警世鐘》、《猛回頭》、《革命軍》等進步刊物,受到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秘密加入了同盟會。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士,實現(xiàn)了一次人生的大轉折。與李根源、羅佩金、顧品珍、李鴻祥等革命派教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與范石生、金漢鼎、唐淮源等同學組成了以互助互動、拯救中華為宗旨的“五華社”。他后來回憶說:“我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講武堂的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這樣拼命干過。我知道我終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國于水火的道路。”講武堂內的同盟會小組在舉行秘密活動時,經(jīng)常討論如何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問題。朱德曾回憶說:“我們的秘密小組會議總是談軍事起義,……我們都是戰(zhàn)神的信徒。”加入同盟會,是朱德參加革命活動的起點。在這里,朱德實現(xiàn)了一次人生重大轉折,逐步接受了革命的思想,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人生觀,成長為一名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戰(zhàn)士。
1911年8月,25歲的朱德從特別班提前畢業(yè),被分配到蔡鍔所在的陸軍第十九鎮(zhèn)第三十七協(xié)任少尉班長,從此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革命軍人。
撰 稿:張文清
校 對:楊丹堯
初 審:班 文
終 審:杜 拉
編輯制作:云南拓雅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