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安,不得不看兵馬俑。
今天咱們來嘮嘮中國初代霸道總裁——嬴政同學……他留下的八千兵馬俑天團!
秦始皇陵兵馬俑。
時光先回到1973年。
這一年,陜西發生罕見的春旱,辛苦的農民為拯救麥苗四處打井,沒想到這一打,挖出來很多瓦片、俑頭。
40多年前,人們還很迷信。說這是挖到瓦神爺了,鄉里有點文化的人說,這是秦朝的東西。
考古工作者聞訊去勘探,最終弄清了它的面積。
就這樣,這個世界奇跡:2200年前頂流男團——大秦101一經面世,震驚全世界!
備受歡迎的兵馬俑
而當初,農民挖井的地方正是今天兵馬俑博物館我們看到的1號俑坑前側。
如今,我們知道兵馬俑坑有四個坑,第4個坑已挖下來,正在建設中而被棄置,現世的3個俑坑出土8099個,將軍俑僅有3個。
八千兵馬俑天團,可不是隨意胡亂擺放哦。
要我說,這些2000多年前的兵哥哥,才是真·職場內卷天花板。
身材方面,出土的這些兵俑,平均高約身高180+,體重150kg起跳,人均八塊腹肌(陶制的)。
1號俑坑,仔細觀看,那是戰車與步兵相間的長方形軍陣,共有7030個俑。
2號坑,從目前,探測可看出是大型曲尺形軍陣。
這個軍陣由四個單元組成:弓弩徒兵、戰車、騎兵陣和編伍組合的長方陣。
跪射俑
2號坑中兵馬俑,最著名的要數跪射俑了。跪射的弓弩手,在軍中是埋伏用的。
在過去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幾乎都是車戰、陣戰,軍中埋伏、陣中埋伏很能體現一個軍隊的作戰能力。
所以,跪射俑那可是“職場高級技術人才”,真靠本領“卷”上位的。
3號坑,大概有68個,完全是軍隊的指揮部復原,秦軍幕府,拼腦力玩智商的一群人。
3號坑中部還有一四駕馬車拉一輛豪華的車,但其中并沒有指揮官,不在這兒的原因——最高統帥秦始皇陵墓中躺著呢。
兵馬俑天團
至此,近9000兵馬俑全東向,面向中原。
秦,立國后,統一就是一直向東,向東再向東。上萬兵馬和秦始皇虎視眈眈看著東方。
開始,天水,然后又到平陽,再到咸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的《秦王掃六合》撲面而來。
回看歷史,我們了解到。
秦,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即位的前一年。
在這109年的時間里,秦軍同其他六國作戰共65次,58次全勝,斬殺129萬人。
攻占后建立了100多個軍銜,這些軍銜才是真實的秦朝“打工人升職記”——全靠敵軍首付(級)。
秦人施行的是“軍功賜爵制”,即以“以戰獲首級記功授爵”。斬敵人頭多得到的田地就多,最多的一次斬首數量是在山西高平的秦趙長平之戰,斬40萬人。
直接拿40萬首級沖業績,難怪兵馬俑個個眼神殺氣騰騰——都是KPI壓力逼的啊!
另外,秦朝兵哥哥的妝容指南絕對硬核:頭發絲要根根分明,胡須造型分山羊胡、絡腮胡、八字胡三大流派。
不要小看古人的胡子。
兵馬俑對須發的塑造都特別地講究。《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當時的律制:“下死則得髡鉗”。即除了死亡以外最大懲罰就是把胡子眉毛拔掉。
湖北博物館中的云夢竹簡,記載一個事件:秦代,兩個士兵打架,把頭發弄壞了,另一個就被罰四年。
在兵馬俑中,多是發髻露外的,這是“虎摯之士,科頭貫頤奮戟者”。 其發型和胡子式樣多變而繁縟,幾乎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每一個都是“職場內卷”的結果——
軍吏有的戴冠,將軍的切云冠(鶡冠),像鳥翼,中等軍吏的長冠,一般士兵的武幘和武弁……活生生的顏值內卷實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