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就業形式不樂觀,很多大企業出現降薪、裁員的現象。
而有實力的公司新招聘的人才則偏向于211、985這些重點大學,企業要求的學歷也越來越高,很多企業碩士以上研究生成了入門門檻。
客觀的說,普通大學畢業的??粕?、本科生正面臨著就業難的現實問題,不符合心目中大企業招聘條件,就業難度大。
對他們來說,畢業就相當于失業了,沒有收入,連日常生活花銷都要靠啃老。
在小企業看不上、大企業沒人要的困境下,于是很多人選擇了考公這條路。
說實話,公務員事業編工作穩定,也很有前途,如果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備考,不失為一條明智的擇業道路。
然而,一些年輕人只是在裝樣子考公,根本沒有那股必須要考中的狠勁。
我就發現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美其名曰全力考公,父母什么都不讓他就養著他,他自己也沒有找個工作一邊干著一邊備考的心思,心安理得的在啃老。
如果他真的能認真在學,那他父母也值了,可他卻假裝努力看書,一會給發個信息,一會刷刷視頻,剛學一點東西,一笑一樂全忘了,全完是在裝樣子,糊弄父母,糊弄自己,用考公的假象在干啃老的勾當。
一、“我在備考”成了最理直氣壯的借口和遮羞布。
更可笑的是,竟然還誕生了假裝備考產業鏈:
——某寶“考公氛圍組”商品月銷上千:仿真刷題本、做舊筆記本、帶翻頁痕跡的教材
——某紅書“假裝學習”教程獲贊10萬+:如何偽造學習打卡照、模擬圖書館定位
——某魚代寫《備考日記》服務明碼標價:每日50元,包月1200元
這不是備考大軍,這是啃老專業戶,而且是用上了計謀的啃老高手。
這樣的荒誕劇,既可笑又可悲,沒有一方是贏家:
子女的算計:用“考公”換取免責啃老資格;
父母的妥協:用金錢購買對子女失控人生的最后掌控感;
社會的縱容:將35歲失業危機包裝成“上岸救生圈”
二、扭曲的價值觀和就業觀
更可悲的是,最近幾年居高不下的畸形考公熱,孩子都想往里擠,父母都以自己孩子進了體制為榮,家庭社會產生了新型PUA。
“你看隔壁誰家孩子都三戰上岸了,人家家里可算熬出來了”
“你表姐邊帶孩子邊考上事業編,多給你姑媽爭氣”
“全家砸鍋賣鐵供你備考,別的你不要考慮,就安心備考就行”
三、背后反映的社會問題
其實,假裝考公啃老這個家庭鬧劇里,藏著三個扎心社會真相:
第一:逃避成長
當大廠裁員、教培團滅、地產暴雷接連上演,考公成了風險最小的心理舒適區。
第二:透支親情
某調查顯示:63%的“全職考生”坦言“若父母停止資助,會立即放棄備考”。
第三:規則所致
現行公務員招錄規則,客觀上給“職業考生”留下操作空間:
——35歲年齡紅線倒逼“無限續杯式備考”
——三不限崗位催生“萬人坑”式內卷
——培訓機構炮制“越考不上越要考”的焦慮產業鏈
真正的穩定和努力從不在體制內,而在直面現實的勇氣里。
那些在假裝努力備考的年輕人,和當年在網吧通宵打游戲的少年并無本質區別——
只不過把“虛擬世界”換成了“虛擬奮斗”。
所以,清醒吧,真實努力,不考公,在哪個行業,你都很優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