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丨研究報告
核心摘要:
研究意義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及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新消費時代的潮流中,公眾對自然療法和中醫養生的青睞日益升溫,從“賽博問診”的線上中醫診療,到中醫館里的養生餐廳,再到融入中醫藥元素的中醫奶茶、中醫零食、祛濕貼等消費品與保健品,中醫藥以創新的姿態走進日常生活,成為新時代消費者的新寵。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醫藥正從傳承好、發展好向創新好奮力邁進。
研究內容
報告從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與創新順次深入,全面客觀地梳理中醫藥傳承至今的優秀內涵,總結目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并對中醫藥創新發展這一時代趨勢進行深入探討,找尋中醫藥創新之道。
傳承好:中醫藥不斷探索、積累、豐富、發展,經歷千年而歷久彌新,其地位與作用不可替代,對產業、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好:政策層面,中醫藥相關政策不斷出臺并完善。產業層面,中醫藥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產業整體持續向好發展。需求層面,公眾逐步認識到中醫藥價值并大幅提升對中醫藥及創新產物的需求,中醫藥逐步融入并成為新興健康養生選擇。
創新好:醫療方面,中醫藥通過引入線上問診和智能化診療的新模式,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極大地提升了診療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面。場所方面,通過精細化運營和提供多元化服務,如中醫館、健康管理中心和中醫藥膳餐廳等,為消費者提供了綜合性的健康管理和養生服務。消費方面,中醫藥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更加貼近年輕消費者的日常消費場景,拓展了中醫藥的發展方向。
歷史脈絡
跨越千年,中醫藥不斷探索、積累、豐富、發展,薪火相傳
基本理論
以整體視角考量生命,辨清疾病本質,凝練思維特質,弘揚中醫藥優勢
整體觀和個體化、動態化的辯證論治,是中醫的核心理論。整體觀念,是中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的認識,涉及中醫生理、病理、診法、辨證、養生與防治的各個方面,貫穿于中醫思維的始終。辨證是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立相應的治療法則。
地位與價值
中醫藥經歷千年而歷久彌新,其地位與作用不可替代,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現狀:政策支撐
政府的宏觀政策是推動中醫藥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發展現狀:產業鏈完備
中國中醫藥產業鏈路完備,運行模式清晰,市場發展潛力顯著
中醫藥產業鏈中,上游產業主要包括中藥種植業、養殖業和畜牧業等;中游是中藥材加工制造企業,將中藥材原料加工成可供直接消費的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保健品等;下游產業主要是醫藥流通與銷售行業,將中藥生產商的產品帶向中醫藥消費市場,比如醫院、藥店、健康服務機構等。中醫藥整體產業鏈路清晰完備,運行模式良好。
發展現狀:市場運作良好
平穩增長,中醫藥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產業整體持續向好發展
需求變遷:新時代新需求
亞健康與疾病年輕化促使“脆皮年輕人”逐步推崇新中式養生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熬夜等亞健康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日常,特別是趕上歐洲杯的熱潮,“黑著眼圈熬著夜“根本停不下來。加之疾病年輕化現象出現,年輕人的健康狀況令人堪憂,“脆皮年輕人”逐漸增多。隨著居民健康素養的不斷提升,39.8%人群對自身健康并不滿意,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健康,手拿保溫杯泡枸杞,推崇新中式養生,這展示了中醫養生在現代社會新的需求。
理念契合:養生新選擇
與現代養生趨勢緊密契合,中醫藥逐步融入并成為新興健康養生選擇
中醫藥以其預防為主、整體觀念等獨特優勢,與現代日常養生需求高度契合。其治未病的理念、自然療法的應用、長期調養的理論與現代人追求健康、持續改善生活質量的需求相符合,為中醫藥在當今健康養生領域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持。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注增加,中醫藥開始轉變傳統運作模式,融入現代化的包裝設計和科技結合,使其更具市場吸引力。跨界合作與文化傳播推廣了中醫藥的健康理念,使其成為符合現代消費觀念的新興健康養生選擇。
創新模式概覽
前沿圖鑒:中醫藥跨界創新,融入生活,煥發現代消費新活力
中醫藥在醫療、場所、消費三大領域的創新模式,推動了傳統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多元化發展。從線上中醫診療、中醫大模型落地應用,到中醫館里的養生餐廳、逐步興起的中醫夜市,再到融入中醫藥元素的中醫奶茶、中醫零食等消費品與保健品,中醫藥以創新的姿態走進日常生活,成為新時代消費者的新寵。
企業圖譜
醫療新概念:線上化
“互聯網+中醫”再提速,線上化操作助力中醫問診便利性與可及性
在醫療行業,在線問診、遠程醫療甚至遠程手術已經屢見不鮮。但是當落地到醫院層面,以“望聞問切”為主的傳統中醫醫院的整體服務中,如何幫助中醫藥行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促進發展?在新技術的驅動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為核心的各種軟硬件工具開始滲透中醫藥的各個環節,推動產業生態向協同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醫療新概念:數智化
“老中醫”遇上大模型,數智化探索助力中醫藥創新跑出“加速度”
近年,我國中醫藥發展有目共睹,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和飛速發展,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熱潮洶涌,中醫藥行業邁入數字驅動新時代,“數智化”已成為推動現代中藥發展的新動力。中醫藥智能輔助診療將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診療的精準度和效率。與此同時,目前已有中醫藥企業在借助大模型進行中醫藥研發。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入,這些大模型有望在中醫藥的多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
場所新體驗:精細化
中醫館深入探索精細化運營與管理,致力于讓“流量”變“留量”
中醫館作為傳統中醫藥服務的重要載體,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觀其現象,許多仍然停留于“疾病診治”的初級階段,陷入到醫生運營的漩渦當中。在現代醫療服務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醫館的運營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將到館患者轉化為長期客戶、提高客戶忠誠度,是中醫館長遠發展的關鍵。這就要求中醫館在精細化運營管理方面做出深入思考和有效實踐,真正實現“流量”向“留量”的轉化。
場所新體驗:生活化
積極融合診療服務與生活場景,引領“中醫館+X”新型發展模式
近年來大健康消費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開始關注中醫,為市場帶來增量的同時,用戶對中醫藥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生活化,這就需要中醫館不斷創新。在數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下,以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作為轉型方向,開啟創新經營模式。在中醫館內,醫館+產品、醫館+藥膳、醫館+健康管理等場景結合不斷涌現;中醫館外,中醫夜市突然興起,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往體驗打卡。這些模式在重視醫療診療服務的基礎上,把診療和泛生活場景有機融合,通過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潮流、理念、價值觀來樹立醫館產業新形象。
消費新趨勢:日常化
日漸靠攏,新生代主力消費群體與古樸的中醫藥擦出“親密火花”
根據央視財經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報告,在18~35歲的年輕人消費排行榜中,保健養生項目位列第三。由此可見,“養生”早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詞匯,年輕一代對養生的關注和投入正日益顯著,年輕化的養生趨勢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常態。隨著“養生經濟”興起,越來越多的商家結合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推出“新中式養生”產品,如中醫藥奶茶,滿足了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這無疑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與動力。
消費新趨勢:多元化
“中醫藥+”多元融合,推動傳統中醫藥在現代生活中的創新與深度應用
邁入2024新年,哈爾濱大量涌入的“南方小土豆”、各地文旅局長帶頭“文旅卷“等成為經濟復蘇增長的當下熱潮。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日益提升,以中醫藥觀光、中醫藥文化體驗、中醫藥療養康復、中醫藥科普教育等為主題的中醫藥+旅游產品隨之出現。除此之外,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養老”的服務在近幾年頻頻出圈,中醫以其預防調養、康復護理等優勢,進一步延伸醫養服務范圍,實現醫中有養、養中有醫,打造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
歡迎關注艾瑞數智獲取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