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夏
《孝經緯》中記載:“谷雨后十五日,斗指東南,維為立夏。”所謂“立”即開始之意,這代表著夏季的開始。立夏過后,氣溫逐漸升高,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會變得更加旺盛。中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自然界的四時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所以我們養生要“法于四時”,遵循夏季在五行中屬火、與心相應的特點。
立夏養生
起居有常: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休息應順應陽氣生發的特點,建議晚睡早起(但不遲于23點入睡,6-7點起床),與日照時間同步,利于陽氣外達。中午11-13點(此時心經當令)可進行15-30分鐘的小憩,有助于養心安神,緩解疲勞。
食飲有節:
(1)清淡為主,少食辛辣,多吃新鮮蔬菜(如苦瓜、冬瓜、黃瓜、芹菜)、水果(西瓜、櫻桃、枇杷)及豆類(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適量吃“苦味”食物(苦菜、蓮子心、苦瓜),可清心火、助消化。減少油膩、辛辣食物,避免加重內熱。
(2)養心補氣,增酸減苦,夏季對應五臟中的“心”,可多吃紅色食物(紅棗、紅豆、番茄)養心血。適當喝酸梅湯、檸檬水,酸味收斂心氣,生津止渴。推薦食療:蓮子百合粥、綠豆薏米湯、冬瓜排骨湯。
(3)顧護脾胃,忌貪寒涼。避免過量食用冷飲、冰品,以免損傷脾陽,引發腹瀉或濕氣內停。晨起喝姜棗茶(生姜2片+紅棗3顆),溫中散寒,升發陽氣。
動靜和宜:
選擇溫和運動。清晨或傍晚散步,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以微汗為度,避免大汗耗氣傷陰。
穴位養生:
立夏經絡調攝的原則是養護心陽,可以按摩心經、心包經等相關穴位,以促進氣血流通,調節人體氣血,緩解疲勞和緊張情緒,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肛腸科養生理療
艾柱灸:艾灸足三里、陰陵泉穴,增強脾胃運化能力。
陽虛體質(易感冒、怕冷)者,可借夏季陽氣旺盛時臍火灸關元穴,提升免疫力。
耳部全息銅砭刮痧:以中醫全息理論為基礎,用虎符銅砭通過徐而和的手法在人體皮部上刮痧,以通為治,以通為補,以通為瀉,以通為健,繼而調動人體陽氣,扶正祛邪。
立夏養生核心在于“清心火、護陽氣、調脾胃”,順應節氣變化,為盛夏健康打下基礎。若有明顯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診治,辨證調理。
醫師簡介
徐玉寶
肛腸科中醫師
徐玉寶,肛腸科中醫師,醫學碩士,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胡豐良教授。
擅長手術治療各類痔瘡、肛瘺、肛周膿腫、肛裂、直腸脫垂、藏毛竇、畸胎瘤等肛周常見疾病,熟練掌握便秘、各類腸炎等肛腸專科疾病的中西醫治療方法。(通訊員 徐玉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