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年前,我媽到我家住了兩天,晚上陪她出去散步時,我們娘倆邊走邊聊。
我照例開啟傾聽者模式,我媽開啟吐槽模式,老家村里發生的事兒,她工作地發生的事兒,我弟家的事兒,一一道來。
我正漫不經心地走著,聽到我媽說,要是當初我知道你懷了三胎,肯定不會讓你打掉的,多個孩子,多點兒露水,總歸是好的。
年輕的時候想輕松,到年紀大了,你就會知道,孩子多,家里有多熱鬧。我是那時候計劃生育不準生,要是趕上你們這個好時代,一定多生幾個。
你老說經濟負擔重,養不起,孩子生出來了,我和你公公婆婆再怎么樣,也會幫忙搭把手的,哪有養不活的道理?
話題突然轉到我身上,我反應了一下,才知道我媽在說什么。
她說話的語氣里,有惋惜,有忿忿不平。我聽完,沒吭聲,都過去的事情了,再提起,也沒多大意義,只是徒增傷感罷了。
2020年11月,我意外懷孕了,第三胎。
偶爾,我腦子里會閃過生三胎的念頭,但完全沒有生三胎的想法和計劃,僅僅就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再無其它。
這個意外到來的孩子,把我和我老公打了個措手不及。
02
當時的情況是,我老公一個人上班,我是全職媽媽,經濟上,還欠了一屁股債。鑒于第二個孩子,我婆婆不愿意幫忙帶,到了第三個,估計也請不動她。
我媽這邊呢,她一心想著上班掙錢,偶爾搭把手是可以的,讓她全力帶孩子,她不樂意,也不會愿意。
在她的觀念里,外孫是外人,帶大了也是別人家的人,跟她無關。要全職帶孫子,也是帶自家兒子的孩子,不可能帶女兒的孩子。
經濟上,雙方父母不會有太多的支援,頂多是給孩子們買些吃的,穿的,給些壓歲錢。再想要更多的,沒有了。
綜合考慮了很久,那個孩子我們沒要。
既然沒打算要,懷孕的事兒自然不會跟太多的人提及。雙方父母都沒說,我只跟我弟和弟媳婦說了,我媽是事后從我弟那兒知道的。
都四五年過去了,她還對此耿耿于懷,可見,她是多么渴望我多生幾個孩子。
從她的角度而言,多生孩子是有益處的,最起碼,家里有個什么事兒,能有人幫襯著。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對大人之間勾心斗角的事,也知道一些。
有時候,不是你做錯了什么,也許你什么都沒錯,但人家就是看你不爽,故意挑你毛病,你也拿人家沒辦法。
因為你家人少,人家人多啊。
03
我爸是60后,兄弟姐妹5個,只有他一個是兒子,我爺爺奶奶有點兒重男輕女,寶貝得不得了。
聽我的姑姑們說,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但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肯定優先我爸吃。家里的農活,我爺爺奶奶能干的,基本不會讓我爸干。
就這么一個寶貝兒子,在上初中時,差點兒沒命了,被人打的。萬幸的是,被村里同齡的小伙伴發現了,才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打人的人,是我爺爺的親侄子,我爸的親堂哥。那一家,兄弟5個,而我爸,只有一個,雙手難敵四拳。
還有一次,我爺爺的親侄子拿著刀(還是那一家的兄弟),跑到我爺爺家,叫囂著,要砍我爸。
我爺爺奶奶嚇壞了,關上門不敢出來,最后是讓村里比較有威望的長輩出面調解,才解決了此事。
這兩次是攸關我爸性命的大事,其它日常里的小摩擦,肯定不會少,人多勢眾嘛。
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堆積到一起,我爺爺奶奶肯定想翻身,不想一直被壓制。我爸媽結婚后,他們強烈建議我爸媽多生孩子,越多越好。
這不,趕上了計劃生育,想多生,也生不了。
04
老大是女兒,隔了近兩年生了個兒子,被認定違反了生育政策,不得不接受罰款。
他們有心想要多生幾個,也不得不封肚,不生了。兒女都有,也沒什么可遺憾的。
我爸算是棵獨苗,沒什么兄弟助力,顯得勢單力薄。村里跟他同齡的小伙伴都有兄弟,兩到三個是標配,四個五個的也有。
他的堂兄弟倒是有,而且數量還不少,卻是欺負他,欺負得最狠的。
我媽是個性格外向的人,在村里人緣非常好,老少都喜歡跟她玩,這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我爸的勢單力薄。讓她憋屈的事情肯定有,忍忍就過去了。
在那個當下,我不確定我爸媽心里會不會有期待?等我的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我爺爺奶奶去世后,我爸媽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好在,我弟如我爸媽所愿,考上大學,走出了那個小村子,他們甚是欣慰。自己的兒子,不用再重復走他們的老路了。
沒有兄弟的另一個不便之處是,如果自己不動手,就沒人能搭把手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爸媽都出來打工后,如果回老家,第一頓飯基本上都是在縣城吃了再回家,或是回家泡面吃。
因為家里沒住人,很臟,要先搞完衛生,才能做飯。本來坐車回家就很累了,好不容易到家,還要東搞搞,西搞搞,連口熱飯都沒得吃,心更累了。
如果有個兄弟在家,回去了就有飯吃,哪怕是倒點兒熱水泡面,也是好的。
05
鄰居可能會他們邀請過去吃飯,但會感覺欠了人家人情,還要想辦法還回去。
兄弟之間,就沒那么多講究。
因此,在我媽心里,一直堅定地認為,孩子越多越好。
她常說,我不是生活在你們這個時代,要是生活在你們這個時代,我一定生五個、六個。一個是養,一群也是養。
我理解她的經歷和想法,但不會照做。
《哪吒2》的結尾,敖光對敖丙說,父王只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要你去闖,今后,忠于你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這段對話讓我豁然開朗,被催生的壓力頓時煙消云散。
現在的時代與過去已完全不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媽的經驗已經不適用于現在了。
她可以催生,但我不一定要照做。
我可以生三胎,但一定是因為我想生,而不是因為我媽的催生,或是遵從她的意見,滿足她的想法和訴求。
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按需生娃,既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