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Heart
文章編譯:Block unicorn
這次采訪揭示了許多大多數(shù)人認為理所當然但從未公開承認的常見做法,以及這些做法的傳播范圍。
但在我看來,它也觸及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話題,涉及到 Meme 幣和純粹基于炒作的幣的發(fā)行,這些話題超出了采訪中描述的犯罪行為,我認為這些話題值得在這個領(lǐng)域進行更廣泛的討論。
或者,這更像是“皇帝的新裝”時刻,一層面紗被揭開,無法再遮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亮點:
大多數(shù)的“大型 Meme 幣”發(fā)行,通常是在私下交易達成后才會進行,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供應(yīng)量會以低于發(fā)行市值的價格購買或贈送給 KOL 和其他實體。
由于涉及到大量擁有不同目標和歸屬的人員,早期關(guān)于這些代幣/交易的信息有時會“泄露”給未參與交易的其他方。
從 Hayden Davis 本人嘴里說,“那你怎么賺錢呢?”,也就是說,所有這些實體堅信,賺大錢的唯一方式就是成為一個操控游戲的內(nèi)部人士,這里沒有公平,沒有為被排除的人提供的機會。
部分原因是第 2 點(信息泄露),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一旦代幣在公共區(qū)塊鏈上部署且 CA 地址存在,便會有大量技術(shù)熟練、資本充足(數(shù)百萬美元)的狙擊手,在代幣誕生的幾秒鐘內(nèi)就能搶占大量供應(yīng)量,而這些人和“團隊”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他們只會毫不猶豫地通過拋售代幣來摧毀 K 線。
到目前為止,“團隊”對第 4 點問題的回應(yīng)是自己進行狙擊(我相信是按傭金),以此“限制”其他狙擊手可以搶占并拋售的供應(yīng)量。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并不認為這不道德,或者說這是“保護”散戶和 K 線。
Hayden 提到一個灰色地帶,表示這種供應(yīng)/流動性(也通過從 Meteora 等的流動性池中部分“拉取”)被認為是“金庫”,用于維持 K 線的中長期穩(wěn)定,但也是團隊從中獲取利潤的來源。似乎這里有大量資金混合,且“散戶”被蒙在鼓里,根本不了解這些資金的真正用途。
“有機”的 Meme 幣大多正在死去,或者已經(jīng)死掉然后被賣盤(通常由相同類型的團隊接手)。
這些管理大型炒作發(fā)行的團隊希望看到幣種存活幾個月,“最好是 1 到 2 年”,但現(xiàn)實情況是,幣種通常撐不過幾天。他們主要把原因歸咎于第 4 點(狙擊手)。
這些內(nèi)部人士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共同的憤世嫉俗,他們認為整個加密貨幣世界,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實用性或應(yīng)用場景的,是一個零和游戲,目的是找到一個更大的傻瓜來接盤,而這只是最大化提取價值的游戲。根據(jù) Hayden 的說法,這是“從上到下的,甚至包括比特幣”。
他們有一種扭曲的道德觀,認為,既然傳統(tǒng)資本市場(股票等)被視為“操控和腐敗”,盡管有所有的監(jiān)管和法律,那么單單挑出加密貨幣的“操控”就顯得虛偽。認為加密貨幣可能是建立更公平游戲場所的新領(lǐng)域的觀點被認為是幼稚和天真。
如我上面所說,盡管采訪中承認了廣泛的犯罪行為,但在我看來,這些觀點在公開的加密貨幣討論中大部分未得到回應(yīng),至于“解決方案”,似乎也非常稀缺、烏托邦式,或者這些問題本身被輕描淡寫地視為非問題。
首先,區(qū)塊鏈的公開透明性質(zhì)使得,一旦一個代幣的 CA(合約地址)建立,搶先搶購這個幣的行為就成了“解決的游戲”,參與者有著技術(shù)知識和幾乎無限的資本。基本上,散戶想在低市值時購買幣種的機會幾乎為零,除非是一個“死”幣,你幸運地碰上了之后有人買盤再做炒作(通常還是會先被內(nèi)部人士撈走)。
這是一個大部分未得到解決的問題,任何即便是出于善意想要直接在公開市場上公平發(fā)行的幣種(即不經(jīng)過私人投資輪次)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但即便是那些,也可能在 TGE 時被狙擊)。
有一些可能的補救措施和變通方法,我個人尚未看到被驗證過的,比如在 Pumpfun 上批量部署 50 個代幣,然后在綁定和達到足夠市值后才公布真實的 CA 地址。這將迫使狙擊手分散他們的資本,或者寄希望于運氣選對 CA,從而減少對散戶的傷害,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還可能受到內(nèi)部人士泄露真實 CA(可能賣給狙擊手等)的影響。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普遍的懷疑態(tài)度
這一點或許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甚至更多!)來探討,但基本上,本輪周期的主題是幻滅。
在我看來,大多數(shù)參與者,尤其是新加入者,對于加密貨幣實現(xiàn)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承諾并不樂觀。DeFi的愿景是讓人們成為自己資金的真正掌控者,無需第三方中介即可進行操作,同時不受國界限制和額外費用的束縛。然而,如今加密貨幣更多地被視為一個蠻荒的西部賭場,沒有任何代幣被視為無辜的,它們都被看作是純粹的投機資產(chǎn),缺乏實際支持或用途。一切都像是一場零和游戲,我要賺一美元,你就得虧一美元,而我們都在玩一場“更大的傻瓜”游戲,直到音樂停止。
我補充一句,很難責(zé)怪他們,因為即使我們將以太坊視為邁向“世界計算機”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其智能合約的第一個成熟步驟,這項技術(shù)和這個行業(yè)如今也有著接近 15年 的歷史了。盡管有幾個值得尊敬的協(xié)議滿足了成千上萬用戶對 DeFi 的需求,但在科技和金融領(lǐng)域,15 年是一段漫長的時間。我認為我們可以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兌現(xiàn)”其承諾。
但我看到,太多的關(guān)注和口水被浪費在犯罪行為、資金損失和道德缺失等問題上,而很少有人討論一個事實: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足夠成熟”去問自己,我們真的在構(gòu)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嗎?我們真的在提供或構(gòu)建一種替代方案,來擺脫傳統(tǒng)金融、銀行和機構(gòu)的束縛嗎?
還是說,我們最終真的只剩下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傳統(tǒng)金融資產(chǎn),而加密貨幣領(lǐng)域的其他部分則淪為一片荒原,充斥著試圖從毫無頭緒的絕望個體身上榨取錢財?shù)膹姳I?
或者我們真的只剩下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傳統(tǒng)金融資產(chǎn),而其余的空間則是一片荒地,土匪試圖從毫無頭緒的絕望的個人身上榨取錢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