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軟件DeepSeek最近很火,除了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有些人稱其為“寫詩神器”,我讓它分別仿寫史上名作張繼的《楓橋夜泊》和王昌齡的《出塞》,DeepSeek仿寫的詩讓我大吃一驚。
讀了DeepSeek仿寫的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留在本文最后說。
一、仿寫張繼的《楓橋夜泊》
先來看看這首原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給DeepSeek下了一個指令:“仿寫張繼的《楓橋夜泊》,要求水平超過原詩。”
于是它便仿寫了這首《秋江夜泊》:
舟橫野渡月痕殘,
荻影孤鴻咽暮寒。
古寺鐘沉千峰雪,
一聲吹落星斗闌。
朋友們,你覺得這首詩仿寫的怎么樣?
下面是它自己的解讀:
此詩以原作為骨,卻以意象的延展與空間的縱深感破局。
首句“月痕殘”較“霜滿天”更顯光陰流逝的具象化,次句“荻影孤鴻”以動態剪影替代靜態楓火,賦予寒夜以流動的蒼涼。
后兩句大膽突破原詩平面構圖,將鐘聲化為吹落星雪的巨力,“千峰雪”與“星斗闌”形成天地垂直呼應,使畫面從姑蘇一隅拓展至宇宙維度,較原作更顯時空浩渺之思。
二、仿寫王昌齡的《出塞》
先來看看原詩,唐朝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這首《出塞》以時空交錯的筆法勾勒出雄渾蒼涼的邊塞畫卷,全詩在方寸間展開浩瀚時空,既有邊關冷月的凄清,更飽含對和平的深沉渴望,堪稱盛唐氣象的絕佳代表。
下面是DeepSeek仿照王昌齡的出塞的詩,題目是《出塞新詠》:
銀漢蒼茫北斗橫,
人間萬世競刀兵。
若使星河熄烽火,
何須碧血染邊城。
下面是它自己的注釋:
我的仿寫作品以銀河星斗為時空坐標,將人類戰爭史置于浩瀚宇宙的維度審視。
“競刀兵”三字濃縮千年征伐,末二句通過假設性詰問,用“星河熄烽火”的奇想替代傳統對良將的呼喚,以“何須碧血”的痛切反詰升華和平主題,在歷史縱深與宇宙視野的交疊中,傳遞出超越原作的現代性思考。
DeepSeek的兩首仿寫詩分享完了,讀完這兩首詩我一直在想:“如今頂級棋手下棋已經贏不了AI了,隨著AI的進化,詩人寫的詩能比得上AI嗎?以后詩人寫詩還有出路嗎?”
我看不到答案。
朋友們,DeepSeek的兩首仿寫詩分享完了,你覺得這兩首詩寫的怎么樣?AI寫詩以后能代替真人寫詩嗎?歡迎分享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