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羅斯已通過“公投”的形式單方面吞并烏東四州(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這類似于2014年的克里米亞模式。
若戰爭繼續僵持,俄軍可能試圖進一步擴大控制區(如哈爾科夫、敖德薩),到時候烏克蘭將不得不接受被俄羅斯進一步蠶食的命運。
但完全瓜分烏克蘭(如二戰期間波蘭被蘇德瓜分)的可能性極低,之前聯合國多次決議確認烏克蘭領土完整,現絕大多數國家拒絕承認俄占領區的合法化。
而且,北約與歐盟的東擴邏輯與俄羅斯的“勢力范圍”訴求直接沖突,西方不會接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控制。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凍結沖突”, 俄烏之間形成長期停火線,烏東地區成為類似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未被承認實體”,經濟上基本依賴俄羅斯,但國際社會仍視其為烏克蘭領土(如目前頓巴斯狀態)。
還有一種可能是“朝鮮半島式分治”模式,在俄羅斯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條件下,可能推動第聶伯河以東地區“獨立”,但烏西保持親歐政權。此種情景需要俄軍取得遠超當前的決定性優勢,且西方徹底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也很低。
事實上,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后,就一直給烏克蘭方面施壓,也大幅削減對烏克蘭的軍事及經濟援助,歐盟內部也就援烏事項充滿分歧,雖經多次磋商,但依舊無法就具體事項達成協議,現在烏克蘭境內缺兵少彈,防御能力遭受重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俄方的談判籌碼顯著增加。
除非烏軍能夠突破俄軍防線(如奪回梅利托波爾或切斷克里米亞陸地走廊),才有可能改變戰場平衡,拿回談判主動權。
但普京政權將吞并領土視為核心利益,絕不會輕易退縮,雖然俄羅斯國內受到經濟制裁的嚴重影響,但俄賴以生存的能源出口已經轉向亞洲,這維持了俄羅斯在戰時經濟動員時的軍工能力,俄軍依舊可以大幅生產各種高精尖軍需武器,且能力要遠超歐洲援烏數量的十倍以上。
所以,只有在西方成倍加大援助烏克蘭或者北約集團直接介入軍事沖突的情況下,烏克蘭才有可能逐步收復失地,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雖然烏克蘭不會在明面上被列強瓜分,但可能會以“事實割裂”而非法理分割的形式呈現,這類似于“克里米亞化”的割裂方式(國際不承認但事實存在),然后俄烏雙方達成停火協議。
何況美國已經完全拋棄烏克蘭,特朗普還想趁機拿走烏克蘭5000億美元的能源開采權來抵賬,歐洲軍援內部分歧不斷,澤連斯基和烏克蘭還能有什么指望呢?
事實上在三年前,烏克蘭被忽悠跟俄羅斯硬碰硬的那一刻,結局就已注定,他們只是一枚被丟棄的棋子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