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德國宣布投降,標志著歐洲戰場已經停火,盟軍抵抗法西斯的力量開始轉移向了日本。
到了7月末,美、英、中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公告》,以此對日本作出最后一次警告,因為,那時候美國已經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彈。
8月6日,長崎和廣島迎來了“小男孩”和“胖子”,此時此刻的日本法西斯,戰敗已成事實,只等于形式上的宣布罷了。
當時國內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對于蔣介石而言,他又開始變得寢食難安起來,他在尋思著如何搶奪抗戰勝利果實。
于是,在8月14日,也就是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媒體上刊登了一則電報,希望毛主席為了國家和平,親自前往重慶與他詳談。
這明顯是一場精心布置的“鴻門宴”,無論毛主席去與不去,都很容易落入蔣介石的圈套,后來毛主席又是如何機制化解的呢?
蔣介石的小算盤
當時的環境,再怎么說,國民黨還是當時公認的合法執政黨,而蔣介石作為最高領導人,他這種自降身份,為了國家和平主動邀請毛主席赴約的小作文,必然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同。
如果毛主席不來,那就是破壞和平,蔣介石就找到了挑起內戰的理由,如果毛主席來,那具體要談什么?一個不小心還很有可能被蔣介石扣上個破壞和談的帽子,送去軍事法庭。
因此,毛主席在收到蔣介石邀約后,立即在延安召開了會議,并且囑托在他赴約后,由劉少奇接過他的擔子。
當時,黨內許多同志都極力反對,誰都看得出來蔣介石打的小算盤。
然而,毛主席卻看得十分通透,在1937年國共兩黨達成了第二次合作后,其實兩黨內部高層早已建立了電報通訊渠道。
但是,蔣介石為什么要多此一舉,通過登報的方式去邀請毛主席赴約呢?很顯然,他篤定毛主席不敢來,也不會來,從而在輿論上占據了主導地位。
那時候整個中國社會中,其實不只是有國民黨和共產黨兩股力量,在抗日戰爭有不少其他黨派和組織,也曾作出過巨大貢獻,比如中國民主同盟黨。
除此之外,還有美蘇兩個大國在背后博弈,也想瓜分中國戰區的勝利果實。對美蘇兩國來說,他們并不希望中國爆發內戰,他們就是希望繼續保持現狀,因為蔣介石私下許諾過他們不少好處。
這就是蔣介石的小算盤,一方面可以向美蘇交差,另外一方面還能夠通過輿論,爭取其他黨派的支持,從而為挑起內戰作好鋪墊。
博弈和權謀
面對這種不利于我國的輿論局勢,毛主席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日,毛主席給蔣介石回了一封電報,大致內容是:蔣老兄,你的電報我收到了。但是有個問題,你發電報之前,咱們的朱德同志不是給你去過一封電報嗎?有些細節還需要等待你的回復,我才能決定赴約的事。
朱德此前給蔣介石去信寫了什么呢?
大致是戰后兩黨的關系,包括:國共兩黨占領區的受降方式、確定蔣介石的領導地位,堅持三民主義,但是要改變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局面,讓保括共產黨在內的其他黨派得到合法地位。
其實,我黨提出這樣的條件,已經是作出了極大的讓步,也確實是從和平局面出發作出的決策,畢竟中國這片土地上,戰火打得太久了,人民需要休養生息。
然而,蔣介石對朱德提出的要求,卻只字不談,而是踢皮球給了同盟軍。他回復毛主席是這樣寫的:這些細節啊,我也做不了主。這得由同盟軍總司令那邊做主才行。后面又是洋洋灑灑的民族大義、和平不易諸如此類的情感輸出。
你來我往的通信期間,背后大佬們也在博弈,蘇聯致電延安,要求他們不能占領大城市,要保證和平局面。而美國方面也督促蔣介石不能挑起內戰。
不過這個時候,蔣介石已經下達了調兵令,讓國軍部隊加快速度向東部沿海方向挺進。
而我黨更是高瞻遠矚,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蘇聯幾乎就沒出過兵,直到8月8日,才開始出兵東北日戰區,目的就是為了戰后瓜分日戰區的裝備。
而當時蘇聯的目光只放在東北的大城市里,許多小城鎮都來不及管轄,可以說整個東北處于權力真空狀態。
于是,我黨便秘密調兵,向東北挺進,一方面是為了維持東北地區的社會穩定,另外一方面去繳獲小城鎮里日軍遺留下來的大量裝備和彈藥。
最后的結局
8月20日,毛主席給蔣介石發起了第二封電報:蔣老兄,根據你說的民族大義問題,我方打算派周恩來同志前往赴約。
先派周總理去赴約,其實也是比較正確的決定,比較周總理和蔣介石曾經同是黃埔軍校同僚,他和許多國民黨高層私交不錯,由他出面,在很大程度上,讓談判得到了緩沖。
可是,蔣介石一看,毛主席不來,這不行,還是得督促他來。于是蔣介石立即回信道:周恩來能來,我自然高興,可是此等大事你不來,怎么談?我飛機都準備好了,您趕緊來!
此時蘇聯也在幕后推動,他們致電延安:談判是一件大事,毛澤東應當前往。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毛主席不去是不行了,但是讓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事,毛主席不僅去了,還和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從延安一塊乘坐飛機來到的重慶。
最后經過為期43天的談判,毛主席、周總理、王若飛據理力爭,終于和蔣介石達成了雙十協定。
我黨為了表示誠意,同意放棄江南的根據地,撤軍退至江北,而蔣介石同意暫時確定其他黨派的合法地位。
雖然這份雙十協議后來被蔣介石撕毀,但是在當時為中國社會爭取來了短暫的和平,同時提升了我黨的社會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為何沒有扣下毛主席呢?
根據蔣介石自己的日記中記載,他其實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他因為蘇美兩國的關系,使得他不得不所有克制。
一方面,蘇聯惦記著蔣介石給它許的承諾,如果蔣介石破壞和平,蘇聯可能會以此為由占領東北。
另外一方面,毛主席是在美國駐華大使的陪同下親來的,也就是說美國出面為毛主席一行人的安全作保,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不可能,也不敢得罪美國。
重慶談判結束后,蔣介石無奈地把毛主席送上了飛機,當天回來他在日記寫下了這么一句:毛這個人,實在不好對付,說話陰陽怪氣,幸好我還有一“捂”,日后他定逃不出!
這一“捂”應當指的就是挑起內戰的陰謀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