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深秋,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的銀杏葉鋪滿青磚,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這里接見了毛澤東唯一在世的兒子毛岸青及其妻子邵華。這場會面被邵華稱為“溫暖的開端”——江澤民握著毛岸青的手,親切地問候道:“岸青同志,你要多保重身體。”當江澤民得知毛岸青因早年流亡的經(jīng)歷留下病根時,他立即指示相關部門改善毛岸青的醫(yī)療條件。
江澤民
這場會面奠定了江澤民與毛澤東后人交往的基調(diào):既有政治領袖對革命后代的關懷,又飽含知識分子對歷史傳承的敬意。
1991年3月11日,江澤民履新總書記不足兩年,便專程赴韶山“朝圣”。在毛澤東故居,江澤民駐足凝視少年毛澤東用過的水桶,感嘆“很珍貴”;看到毛澤東與母親文素勤的合影時,他脫口而出:“主席像他母親。”這句話的背后,是江澤民對文素勤培養(yǎng)毛澤東“損己利人”品格的深刻理解——正是這位母親,讓毛澤東從小將家中糧食分給饑民,種下革命理想的種子。
在毛澤東紀念館,一封毛岸英1949年寫給表舅向三立的信令江澤民深受震撼。毛岸英在信中嚴詞拒絕為親戚謀職:“共產(chǎn)黨人絕不為私利開口!”江澤民當即要求復印此信,他在返京后又多次引用:“如果我們的干部都像岸英同志,何愁民心不聚?”
毛澤東故居
江澤民到韶山的這次參觀,不僅是他對毛澤東的致敬,更成為了后來“三個代表”思想中“立黨為公”理念的靈感源泉。
1993年12月20日,毛澤東百年誕辰前夕,江澤民在韶山為毛澤東的銅像揭幕。當江澤民為銅像揭下紅綢后,特意轉(zhuǎn)身對毛岸青夫婦說:“今天我們把毛主席請回了韶山。”這句話讓邵華瞬間淚目——她知道,這座由南京晨光機械廠鑄造的銅像,從設計到落成,始終得到了江澤民的親自過問。
儀式結(jié)束后,江澤民在滴水洞會見毛澤東的親屬。當23歲的毛新宇報告自己剛剛?cè)朦h時,江澤民拍著他的肩膀說:“要記住你爺爺?shù)脑挘疄槿嗣穹铡皇强谔枺切袆印!?/p>
1993年12月20日,江澤民專程到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
6天后,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江澤民安排毛岸青夫婦與李訥坐在主席臺的第一排。江澤民在會上強調(diào):“毛澤東同志永遠屬于人民!”這句話被邵華稱為“給毛家人最珍貴的禮物”。
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不幸病逝。當時81歲的江澤民已經(jīng)退休,他在得知這個噩耗后悲痛不已,并在11時15分撥通了邵華的電話:“邵華同志,你要保重,毛家為革命犧牲太多人了……岸青同志一生不易,喪事有什么困難盡管找我!”
4月2日,黨中央在八寶山為毛岸青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江澤民堅持步行至靈堂,當他看到毛澤東4歲的重孫毛東東時,專門俯身叮囑:“要記住太爺爺寫《沁園春·雪》的豪情。”這一幕被現(xiàn)場的記者抓拍,后來被評為中新社年度十大感人瞬間之一。
毛岸青的遺體告別儀式
江澤民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令邵華感動不已,她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江主席讓我們感受到,父親雖然走了,但黨的溫暖永遠在!”
從深夜慰問電話到銅像前的深深凝望,從解決生活瑣事到推動思想傳承,江澤民與毛澤東家人的交往,超越了普通的人際溫情,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生動注腳。這份情誼,既是對革命先輩的致敬,更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的接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