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為填補連年征伐匈奴的國庫虧空,推行“納粟拜爵”,允許富商以糧換官。
兩千年后,紐約曼哈頓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特朗普揮筆簽署行政令,宣布以500萬美元一張“金卡”的價格,向全球富豪出售美國居留權與入籍資格。
歷史仿佛在重演——商人出身的總統,再次用市場邏輯解構政治難題:
當國家財政瀕臨崩潰時,“金錢換身份”成了最直白的解題公式。
1
這種思維在特朗普身上并不陌生。
他曾在自傳中寫道:“政治和商業的本質都是交易,區別只是籌碼不同。”
而今,面對美國36萬億美元債務逼近違約的懸崖,他選擇將移民政策變為一場豪賭:
吸引全球資本輸血財政,同時篩選“高凈值移民”拉動消費。
正如古代帝王用虛銜換取糧草,特朗普用綠卡置換現金流——商人眼中,一切皆可定價。
2
若要理解特朗普的“金卡”邏輯,不妨回溯他商業帝國的奠基之戰。
1975年的紐約,經濟深陷滯脹泥潭,中央火車站旁一座破敗旅館正以1000萬美元掛牌出售。
27歲的特朗普口袋里僅有25萬美元,卻決心吞下這塊“毒資產”。
他的策略充滿商人的狡黠與膽識:
1.設計先行:重金聘請設計師繪制酒店改造藍圖,將破樓包裝成“曼哈頓未來地標”;
2.政策套利:以創造就業為籌碼,游說政府給予40年稅收減免;
3.杠桿游戲:拿著設計圖和免稅承諾,從銀行撬動低息貸款,并拉攏凱悅集團合資運營。
最終,這座后來名為“凱悅大酒店”的項目,不僅讓特朗普凈賺50%股權,更成為他“逆周期投資”的經典案例。
正如他多年后總結:“危機是上帝包裝好的禮物,你要做的只是撕開蝴蝶結。”
3
從地產賭局到移民生意:一脈相承的“特朗普經濟學”。
半個世紀后,這套邏輯被復刻到國家治理中。
面對2025年美國聯邦政府每日23億美元的利息支出,“金卡”計劃本質是放大版的紐約旅館交易:
1.定價策略:將EB5投資額從50萬美元抬至500萬美元,篩選頂級富豪;
2.成本轉移:資金直接注入財政部而非實體項目,規避就業創造風險;
3.品牌溢價:以“特朗普”命名強化稀缺性,暗示與總統的潛在關聯。
這種操作背后,是商人出身的總統對規則的解構。
正如他早年通過法律漏洞免除兵役,或是借助律師羅伊·科恩的“否認一切指控”策略擺脫訴訟。
而今,他宣稱“無需國會批準”便能用行政令取代EB5計劃,正是將商業談判中的“快準狠”移植到政治場域。
4
特朗普的決策引發雙重拷問:
1.道德困境:移民政策淪為財政工具,是否背離美國“大熔爐”精神?非營利組織移民政策研究所尖銳指出:“這等于宣布公民身份是奢侈品,只有富豪配享有。”
2.經濟悖論:若每年僅千余人購買“金卡”,5億美元收入對36萬億債務僅是杯水車薪;但若大規模推行,又可能沖擊房地產與就業市場。
然而商人總統的詞典里沒有“完美方案”,只有“最優解”。
正如他早年面對討債者時,一面否認資金鏈危機,一面變賣資產周轉。
今日的“金卡”何嘗不是國家級的“資產變現”?
5
從紐約破旅館到白宮金卡,特朗普始終在踐行一套商業哲學:
將危機包裝成商品,用杠桿撬動不可能。
當古代帝王用爵位換糧草時,他們或許想不到,兩千年后會有人用綠卡填赤字。
歷史總在循環,但特朗普的特別之處在于:
他讓世人看清,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國家機器的運轉規則,正越來越像一家追求投資回報率的跨國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