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愛打游戲嗎?讓你打個夠!”
當46歲的老張把兒子踹進電競俱樂部時,他絕不會想到,這個耳光般響亮的決定,竟成了中國父母戒網癮的“核武器”。
兩周后,那個曾為游戲絕食的兒子,抱著鍵盤哭到嘔吐:“爸,我再也不碰英雄聯盟了。”
京東電競俱樂部的地下室里,每天上演著比衡水中學更殘酷的戲碼:
14歲少年連續18小時補兵練手速,打到手指抽搐被教練怒吼“不如回家寫作業”;
16歲女生被職業選手單殺23次,躲在廁所里抽自己耳光;
家長花2萬塊買的“電競勸退套餐”,成了擊碎孩子電競夢的碎夢機。
數據顯示,近4000名少年被送進這里“戒網癮”,90%撐不過15天。
最狠的勸退來自認知碾壓——俱樂部甚至不用派職業選手,普通教練就能用操作把孩子們虐到懷疑人生。
有人說這是新時代的“楊永信”:
“摧毀孩子熱愛的東西,和電擊治療有什么區別?”
可更多家長在家長群里狂歡:
“總比送去網癮學校挨電擊強!至少孩子知道電競不是躺平打游戲。”
電競教練的魔鬼課表撕開真相:
每天14小時訓練,1000次補刀練習,5小時戰術復盤——比高三沖刺還狠的強度,讓“電競=躺平”的幻想碎成渣。
“這些孩子以為電競是逃避學習的烏托邦,”從業十年的教練冷笑,“其實這是碗更苦的飯。”
中年父母何嘗不懂這種撕裂?
我們這代人經歷過“讀書無用論”的毒打,現在又要幫孩子拆穿“電競致富夢”的泡沫。
看著孩子在屏幕前崩潰大哭,就像看見當年堅信“打工比上學強”的自己,在流水線上熬垮了腰。
最扎心的不是勸退成功率,而是那句藏在合同里的真相:
“被淘汰說明你連吃苦的資格都沒有。”
當16歲少年蜷縮在電競椅里抽泣時,門外的父親攥緊了口袋里沒送出去的降壓藥——原來兩代人都在各自的人生副本里,被Boss虐得死去活來。
今夜,當那個曾揚言“退學打電競”的兒子終于翻開數學作業,老張偷偷拍下照片發到家族群:
“感謝電競營,救我狗命。”
用摧毀夢想的方式救孩子,這屆父母做得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