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材料科學家都面臨著一個難題:即使是最堅固的材料,在壓力下也可能出現裂縫。就拿石墨烯來說,它是地球上最強韌的材料之一,可一旦出現裂縫,就會迅速擴展,導致材料突然斷裂,這大大限制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
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Barbaros ?zyilmaz團隊合成的單層非晶碳(MAC),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堅固,而且韌性十足。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及其合作者在《Matter》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MAC的韌性竟是石墨烯的8倍。
MAC和石墨烯一樣,都是二維材料,厚度僅有一個原子。但二者的原子排列方式大不相同。石墨烯的原子呈有序的六邊形晶格排列,而MAC則是一種復合材料,它同時包含了晶體和非晶區域。正是這種獨特的復合結構,賦予了MAC超強的韌性。
萊斯大學材料科學與納米工程專業的研究生Bongki Shin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這種獨特設計能阻止裂縫輕易擴展,讓材料在斷裂前吸收更多能量。”
二維材料在多個領域都帶來了變革性創新,從更快更高效的電子產品,到高容量儲能設備、先進傳感器以及可穿戴技術等。然而,脆性問題一直制約著它們在現實中的廣泛應用。為了讓二維納米材料更堅韌,科學家們想出了不少辦法,比如在薄膜中添加增強納米結構(外部增韌),或者在材料內部進行改性(內部增韌)。MAC的平面內結構為測試由有序(晶體)區域嵌入無序(非晶)基質構成的納米復合材料的斷裂韌性,提供了絕佳的案例。
萊斯大學材料科學與納米工程學以及化學教授Jun Lou是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他認為:“這種基于結構的增韌策略,可能也適用于其他二維材料。這項研究為先進材料設計開辟了令人期待的新方向。”
研究過程中,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進行原位拉伸測試,實時觀察裂縫的形成和擴展,直觀地了解MAC納米復合材料結構是如何抵抗裂縫擴展的。麻省理工學院Markus Buehler領導的團隊則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從原子層面深入探究晶體和非晶區域的混合,對斷裂能產生的影響。
“此前,在原子尺度上制備和成像超薄無序材料極具挑戰性,所以一直沒人能做到。但得益于納米材料合成和高分辨率成像技術的最新進展,我們找到了一種無需添加額外層,就能讓二維材料更堅韌的新方法。”萊斯大學材料科學與納米工程助理教授Yimo Han說道,他也是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能源部、韋爾奇基金會、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以及新加坡教育部的支持。這一成果有望為材料科學領域帶來新的突破,推動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資料:DOI: 10.1016/j.matt.2025.102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