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固有的領土,這點毫無爭議。當毛主席撰寫《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賀詞后,百萬雄獅橫跨長江,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國民黨殘兵敗將打退至臺灣一隅。臺灣就成了國民黨的棲息地,他們本妄想挾洋自重,爭取美國援助,日后爭取機會反攻大陸,沒成想如今國民黨日漸式微,如同斷脊老犬被民進黨擠壓得毫無生存空間,更妄談反攻大陸了。
所以,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是黨和黨之間的問題,但又涉及國與國(中國與美蘇)之間的戰略博弈,所以原本簡單的問題變得復雜化,進而發展成為國際問題。
為此,毛主席和周總理在此問題上付諸了很大的心血。他們認為,解決臺灣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就是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這點在建國之初毛主席就有此打算。1949年3月15日,毛主席起草《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這是共產黨第一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而此時的解決辦法,就是大軍壓進,武力解決。9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評《打到臺灣去,解放臺灣同胞》,12月31日,中共中央又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繼續闡明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第二就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是理想狀況之下。
但由于當時新中國還未有較強的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所以毛主席的計劃是請求蘇聯援助一百架左右的飛機,配合現有的空中力量,爭取明年攻臺。除此之外,解放臺灣的指戰員毛主席已經物色好了,那就是粟裕。
粟裕
在1949年6月,毛主席就致電粟裕等人,要求其研究解放臺灣的問題,并且向中央匯報。1950年6月6日,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主席再次重申“解放新疆,西藏,跟帝國主義斗爭到底”的決心,同時粟裕在大會上作攻臺的準備情況和作戰方案。
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的武裝干涉直接打亂了毛主席的收復臺灣進程,所以武裝解放臺灣的計劃就這樣暫時擱置。
朝鮮內戰爆發
其實美國出兵朝鮮內戰其目的之一,還是在于中國。美蘇爭霸地看似兩家爭鋒相對,實則暗地里保持了一定的默契,而這個默契就在于中國。當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瓜分全球時,蘇聯和美國也就不再允許第三個國家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斯大林對于朝鮮戰爭的爆發是提前知道的,是沒有告訴中國的,當中國提出要參戰時斯大林又表現出了耐人尋味的苦惱,和猶豫。明面上蘇中同盟重要,但暗地里遏制新興國家中國又是美蘇之間罕見達成的默契,這點在毛主席訪問蘇聯時吃閉門羹可管窺一二。
但是共產主義的老大哥不幫助中國于情于理說不過去,況且對蘇聯也有利,于是斯大林最終還是提供了幫助。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后,這種支持也變了味,故而導致在解決抗美援朝戰俘的問題上不能夠堅持到底。
所以對于中國,蘇聯一直是警惕的,小心的。美國也虎視眈眈地注視著這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一舉一動。如上文所述,在遏制新興國家的問題上美蘇達成了罕見的默契,所以他們不希望兩國間的對抗被其他國家所利用。但是在50,60,70年代毛主席提出“第三世界”口號,拉攏被壓迫國家同美蘇兩國作斗爭。
朝鮮戰爭結束后,毛主席立即著手解決臺灣問題,迅速解放了東南沿海諸島,掃除了蔣介石對東南沿海的威脅,同時在1958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發動了炮轟金門戰役,這一打就是二十年。
而就在這一年,蘇聯的赫魯曉夫也開始到明目張膽地公開美蘇聯合了,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公然宣稱“美蘇聯合主宰世界”的愚蠢口號。
原本資社打得不可開交如今卻像一對夫妻,而蘇聯的表現更像是小三從剛開始的偷偷摸摸到得寵后表現出的驕橫跋扈,所以赫魯曉夫的種種行為令毛主席所鄙視,所以中共罵赫魯曉夫和其后的勃列日涅夫是“人渣”一點不冤。
斯大林的高明之處是他知道共產主義口號不能丟,丟了就什么都沒了。無論和美國有多少藕斷絲連,但這種關系絕對不能公開化,只能暗著來。
但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愚蠢至極,他們淡化共產主義,推行大國沙文主義,破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損害蘇聯的國家利益。若他們能夠聽一點毛主席的“諷勸”,蘇聯也不會支離破碎。
回到正題,美蘇關系的轉變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中國收復臺灣難度系數的飆升,如各位所知的那樣,蘇聯撤走專家,致使大面積工業停頓,所以毛主席提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利用農村重新穩定國家局勢。
到了60年代,中國的外界環境就更加嚴峻,蘇聯在中蘇,中蒙邊界屯兵百萬,美國挑起越戰,印度還試圖從西藏侵擾中國,中國當時的國際環境極其嚴峻,哪還有空收復臺灣?能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直到1971年,中美關系緩和,中國就要騰出手來應對蘇聯。但中美之間關系的緩和,也不是犧牲國家利益獲得的,而是中國開展堅定靈活的斗爭所得來的。1978年,中美建交,美國接受中國提出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中美關系走上新的發展之路。
所以從始至終,臺灣一直是毛主席考慮的重中之重,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其它問題,比如朝鮮問題,越南問題,印支問題,遏制蘇聯問題等等,導致臺灣依舊孤懸海外。
但毛主席時代所留給我們的豐厚政治遺產,是如今解決臺海問題的關鍵所在。主席生前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得臺灣問題始終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沒有繼續惡化的理由。
雖未結果,但種下了因。毛主席的偉大,在理解其時代背景后才能有更深的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