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大學城14所高校、20萬以上師生,創新要素匯集、人才智力密集,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得天獨厚的優勢。
去年10月16日,市委書記袁家軍前往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時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動“大學城”和“科學城”融合發展,更好服務和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如何讓西部(重慶)科學城與大學城融合發展?近年來,科學城積極探索,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探索性的重大科技項目相繼落地。其中,與重慶大學在重大科創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尤為引人注目。
具體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01
超瞬態實驗裝置
超瞬態實驗裝置項目位于重慶高新區曾家鎮,占地500畝,總投資30億元,由重慶大學牽頭建設,是重慶首個大科學裝置,也是世界首個同時提供光子探針和電子探針的綜合性尖端實驗平臺。2021年,該項目成功入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儲備項目。
超,即超越;瞬,即瞬間即逝、瞬息萬變。作為提供時間(光子)與空間(電子)多維研究與調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不僅能了解物質靜態的結構,也能夠了解物質動態的變化過程,涉及的時間尺度可從飛秒(即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到秒,空間尺度可從埃(即1米的一百億分之一)到米。
重慶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分為兩期實施,預研建設內容包括0.5GeV低能強流同步輻射光源和超瞬態電子顯微集群。目前,主要服務于超瞬態電子顯微集群的1號科學研究樓已完工,共四層,包括電鏡實驗區、科研辦公區、學術交流區三大區域;超瞬態同步輻射光源主體建筑正在加速建設中。
02
嘉陵江實驗室
嘉陵江實驗室是服務重慶發展“兩個定位”,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完善四大科創高地創新體系,由重慶高新區發起,委托重慶大學建設的重慶實驗室。項目位于高新區曾家科研港片區,212國道西側,共8棟樓,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包含展廳、實驗室、辦公室、算力中心建設等。實驗室將面向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需求,聚焦“數智+裝備”領域,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戰略性前沿科技為引領,加快打造國際領先的高端數智裝備與系統產業基地,全力支撐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目前,該項目正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開展籌建工作。
03
重大科學中心
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建于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西北側,于2022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總建筑面積約24.7萬平方米,主要由十棟塔樓及一棟“U”型裙樓圍合而成,通過連廊和塔樓底部三層連通裙樓將各板塊空間串聯貫通。
該科學中心是重慶大學有史以來最大的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為一體的科學實驗中心,包括先進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術、儲能平臺、先進材料、電子器件、人工智能、前沿交叉、公共平臺等九個創新主體板塊。目前,該科學中心正式揭牌。
04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科學城院區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科學城院區是重慶市的重點工程,位于重慶高新區金鳳鎮,作為重慶大學的附屬醫院,將建設集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腫瘤生物免疫治療中心、腫瘤精準研究中心等“八大中心”為一體的腫瘤防治共同體,著力推進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研究中心一體化的醫教研融合體系。
該項目建成后,將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甲腫瘤專科醫院,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沙坪壩院區形成高效聯動、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雙院區”運營格局。同時牽頭重慶市腫瘤防治、技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等,輻射重慶及周邊地區。目前,該項目整體進度較原計劃提前,預計在2026年建成投用。
此外,去年5月,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與重慶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在醫療健康高地建設、重慶大學智谷校區建設、人才培養交流、拓展發展新渠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其中,雙方將共建“醫工交叉”為特色的醫學科技創新園,加速促進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提檔升級,合作并積極打造金鳳國際醫學中心,推動科學城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學高地、科創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