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七個區的首版總規獲批。那么,棲霞區、雨花臺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各自定位是什么樣的?未來重點在哪?又有哪些難點?今天先聊一下棲霞區吧!
定位:建成東部產業科技創新引領區、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高端智能制造樣板區、港產城融合發展創新區。
四個定位里有三個大家應該眼熟,其他地方都有類似的表述。
可能只有一個有些陌生:
“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在于推動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濟南落地成區,類似南京的江北新區,有著再造一個新主城的功效。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和主城區對比)
那么對于棲霞來說,“新舊動能轉換”意味著什么?我們想應該至少要包含兩層含義:
傳統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科教資源帶著創新驅動力向產業轉化同樣必不可少。這可能就是“示范區”而非“起步區”的含金量吧?
創新空間結構:“一核兩廊三帶多園區”的創新與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創新核。以仙林大學城為核,集聚山湖公園、地鐵站、高速出入口等資源,聯動高校圈、九鄉河水岸帶、仙林中心,依托軸帶交匯的地理優勢,形成棲霞區產業創新核。
兩廊:312應用創新廊和沿山科創總部廊。
三帶:環紫金山科技創新帶、高校策源帶和濱江智造帶。
多園區:指多個創新型園區和智能制造園區。
之所以把這個放在第二位,主要因為前面提到的定位也是以創新為主線。核、廊、帶、園等不同維度的創新概念,都與仙林大學城息息相關。只是,如何發揮“策源”功能,是個很深奧的話題。
城鎮體系:規劃形成“1個主城、1個新城、1個新市鎮、3個新型農村社區”的城鎮體系。
一個主城:江南主城棲霞片,規劃總面積為173.1152平方千米。
一個新城:龍潭新城。是南京航運中心的核心區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化濱江新城。
一個新市鎮:八卦洲新市鎮。未來將加強規劃引導,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的功能轉移,大力發展文化休閑產業和配套居住功能,規劃較高等級的文化、教育、醫療等設施。
三個新型農村社區:1,樺墅社區。打造集特色創意產業、山水旅游于一體的美麗鄉村旅游示范區。
2,龍潭社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城近郊鄉村地區。
3,八卦洲社區。打造長江下游生態農創休閑旅游示范島。
未來十年重點:扛起數量和質量的重任
從GDP數據看,棲霞區僅次于江寧區、江北新區和鼓樓區,排名第四;從面積看,棲霞區在江南主城排名第一;從人口看,棲霞區僅次于江寧區和浦口區,排名第三。
綜合來看,棲霞區是個大塊頭,在體重上也需要很“壓秤”。把總量做大,應該是未來十年重點工作之一。
仙林是南京知名度最高的大學城,入駐了多所知名院校。在創新的風口之上,如何飛起來很關鍵。在傳統產業的地基之上,構建創新驅動新格局,不僅考驗決心和毅力,對方法和路徑要求同樣很高。
未來十年難點:沖破重重障礙難度大
之前我們曾經分析過:擋在棲霞面前的“三重門”
1,看得見的割裂:作為南京主城的北大門,棲霞區的板塊被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山脈等割裂明顯。
2,看不見的割裂:在這個行政區內,既有產業發達的國家級開發區,又有科創資源集聚的大學城。棲霞區,是一個三區聚合之地。如果把棲霞山風景區管委會也算上,將會更復雜。
3,長江阻隔。港口是長江帶來的資源,與多個“鄰居”溝通困難,是長江給的苦難。
規劃圖上的左一個點、右一條線,中間還有一大片,畫起來很簡單,其實這些都會受到以上割裂因素的影響。
未來十年,想要把這些障礙“磨成針”,功夫要很深啊!
規劃的山河社稷圖已徐徐展開,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盡快找到那支指點江山筆吧!
以上綜合整理自公開消息,觀點部分僅代表個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